“街边小吃”源自罗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参观者走过用于运输酒的两耳细颈酒罐。图片来源:法新社。

 

  中国文物网 8 月 4 日编译报道:7 月 25 日罗马和平祭坛博物馆 (Ara Pacis Museum in Rome) 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帝国饮食:罗马和庞贝古城的美食故事”(Feeding the Empire: Tales of food from Rome and Pompei) 的展览会,其中在赫库兰尼姆古镇发掘的夹杂干皱无花果的碳化食物样本引发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在行走中也能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古罗马人让其成为了现实。他们发明了“街边小吃”,从中他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还可以享受到醇酒、赌博等娱乐服务。

 

  食物是罗马帝国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罗马斗兽场一边欣赏角斗,一边品尝咸豆,或是在著名浴场放松一阵后品尝一些香肠或炸鱼。

 

  粮食短缺会引发暴动或叛乱活动,奥古斯都皇帝不愿意去冒这个险。他将小麦、粮油、酒和其他食品进口列为头等大事,不断丰富罗马人的饮食。

 

  但如何为百万人口提供粮食呢?关键在于将征服的埃及变为罗马帝国的粮仓,确保其常年以低廉价格为罗马帝国运送食物。在严格监督之下,来往于亚历山大和罗马之间的私人船主可运输最多 500 吨的小麦。这使得罗马帝国成为“日常食品的唯一分发者以及唯一的食物供应负责人”。奥古斯都每月免费向 2 万市民分发 35kg 小麦,借此来提高自己的人气。

 

  之后非洲地区扮演起了埃及的角色,当时只需三天三夜便可将粮食从突尼斯迦太基运送到罗马的奥斯提亚港口。当然除了粮食外,罗马帝国也会进口酒、油和肉等。

 

  据悉,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也将食物视为尤为重要的商品,在 284-305 期执政期间实施了严格的价格控制政策。尽管如此,有些食物也是一般家庭无法承担的。举例来说,在当时鸡肉特别贵,也十分稀有,一位每天平均能赚 50 块银子的面包师需要工作 60 天才能买两只鸡,工作 30 天买半升白葡萄酒,工作 12 天买 300g 猪肉,工作 4 天买 25 个无花果。(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 Daily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