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尔茨堡感受文化遗产魅力

  ● 新闻背景

  炎炎夏日,同事们纷纷避暑去了,我也借此机会与家人休假离开巴黎,背着行囊来到了莫扎特的故乡——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虽然是被莫扎特的音乐故事吸引到了 这里,但我们却在这儿意外收获了文化遗产独特的人文艺术。恰逢上海的编辑微信约稿,我也乐得将这里的文化魅力介绍给家乡朋友们。

  ● 走在萨尔茨堡老城的粮食胡同老街上,最鲜亮的就是各种铸铁招牌,琳琅满目美极了。萨尔茨堡如今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街景,无疑正是得益于这严谨的招牌保护手段,只有老手艺留下了,老风景才能延续。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萨尔茨堡被认为是美丽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城市,和欧洲很多中世纪老城一样,现代化的新城和千年以上历史的老城空间上截然分开,吸引我们的当然是老城风光了。

  阳光从山那边洒过来,五六层高的街巷里明暗分明;蓝天顽强地从窄窄的街道上方漏下来,湛蓝湛蓝的犹如硕大的背景画布;房子如同古典油画,老则老矣,但粉红、淡青、青灰的墙让人丝毫感受不到破旧,反而在高高短短的屋檐下边显得色彩斑斓。

  最抢眼球的就是街道半空的各种铸铁招牌了,它们或作猫头形状,白底橘红地写着“souvenir(纪念品)”,或者写着店家的品牌名,更多的文字(德 文)我看不懂;尽管形状千奇百怪,还扭转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卷草的、麻花的、“X”字的,有的招牌漆黑的身骨上写着赤金的文字,像“1980”表明这家门 面应该是那年开张的;还有的颇像酒馆旗幡,两根铸铁环吊起半透明的一只圆盘,颇似飞镖盘的模样,盘下面吊着的就是店面的营生内容了。远远地看过去,山为背 景,蓝天下的街上,最打眼的就是这些密密麻麻的铸铁招牌了,虽然基色都是黑的,但千般万状的长相,各显神通地用鲜艳颜色一打扮,我仿佛进了灿烂的铸铁招牌 博物馆。

  ● 当地官员告诉我,这是老街管理部门统一的“胎记”,表明这里是萨尔茨堡。为了让老建筑不在城市更新中失去它的风情,粮食胡同便在招牌上下足了功夫,这样的细致无疑也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为何要如此看重招牌?我问当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一位名叫Adalia(阿黛丽雅)的女士告诉我,这是当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的规定,“所有招牌必须用铸铁,半空悬挂”,“这算是我们区别其他地方的‘胎记’”。

  城市是要不断更新的,因为老街区、老建筑如果没有人气,很快就会颓毁下去。但是,无论房屋作何用途,你要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指导下开展适当的装修(奥地 利关于历史街区、保护建筑的法律十分复杂),但像在粮食胡同这样的老街上开店,“店招牌一律得用铸铁招牌,以延续中世纪的传统和记忆”。哦,怪不得 1980年的招牌也是铸铁的!

  我们来到了 粮食胡同9号一座米黄色6 层楼房里。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莫扎特出生处”,楼上还挂着一面长长的奥地利国旗,从六楼一直垂到 二楼。拱形大门顶端是莫扎特头像浮雕,门旁刻着“莫扎特博物馆”。1917 年起,这座公寓楼房就成了莫扎特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站在门口,环顾四周,阿尔卑斯山那时的白雪、碧树一定也和今天一样,让少年莫扎特心中一片蔚蓝,满心纯净。我明白了,莫扎特为什么能6 岁就开始创作乐 谱,7 岁时就能以创作并弹奏的《奏鸣曲》一鸣惊人,14 岁时他就被任命为宫廷乐师;虽然一生穷困潦倒,35 岁时就在贫病交迫中逝世,但他给我们留下 了歌剧《魔笛》、《唐·璜》、《后宫的诱逃》及《费加罗的婚礼》等艺术瑰宝:是这里的山、这里的天,还有这座美丽的城市给了他天赋和气韵,而今这天这山这 城市就在我的眼前,虽已千年但纯净依旧。正因为保持了百年前的纯净,它也被《音乐之声》选为拍摄地,如今这部电影也成为了经典,陶醉了一代又一代人。

  ● 联合国鲜有把一座城和一个人连在一起,而萨尔茨堡正是“一人一城”的经典代表。优美的环境造人,而优秀的人也能为环境加分,正是这样造就了萨尔茨堡独特的艺术氛围。

  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他们评价说:“当萨尔茨堡还是大主教统治下的一个城邦的时候,就一直在尽力保护那些 建于中世纪至19世纪的珍贵城市建筑。在它广为人知之前就以其火焰样的哥特式艺术吸引了大批工匠和艺术家。后来,意大利建筑师文森佐·斯卡莫齐 (Vincenzo Scamozzi)和山迪尼·索拉里(Santini Solari)为这里带来了大量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通过他们的作品,这个城市 也得到了更高的知名度。也许正是这种南北欧艺术的交融才成就了萨尔茨堡最著名的天才——乌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把一座城市和一个人连在一起,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遗城市评语中十分少见。莫扎特、一座城,共同点是“人间性”——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阶段都留住蓝 天碧水和成长足迹。人间的莫扎特以他朴素天真的语调和温婉蕴藉、行云流水的旋律,歌颂和平、友爱、幸福,这正是全人类自始至终向往的最高境界,生在今日的 我们不也在热烈争取、努力为之奋斗吗?

  徜 徉在老城里,美丽的盐河(萨尔扎河)上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伦塔尔桥、莫扎特人行桥、州桥,马卡尔特人行桥、慕尔恩人行桥(都仅供步行)都是停伫眺望的好 地方;远远近近一座座尖塔教堂和修道院都很雄伟,包括大教堂、萨尔茨堡大城堡、主教官邸,圣彼得修道院、圣芳济会教堂;还有一条条迷人的小巷:犹太巷、黄 金巷、码头巷、林茨街,石头巷,这些巷子当年都走过莫扎特、卡拉扬(生在此城的当代著名指挥家)……

  “生活在这么美丽的城市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被这里深深迷住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