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侏罗纪时代中期哺乳动物进化速度最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一同生活在中生代 (Mesozoic) 时代(2.52 亿至 6600 万年以前)。它们曾被认为是仅有的小型夜间食虫生物,但在过去十年中从中国和南非发现的化石表明其发展存在针对觅食与移动的不同适应性,包括滑行、挖掘及潜泳。图为豪式欧罗巴龙。

 

  中国文物网7月29日编译报道:早期哺乳动物与恐龙一同生活在中生代 (Mesozoic) 时代(2.52 亿至 6600 万年以前)。它们曾被认为是仅有的小型夜间食虫生物,但在过去十年中从中国和南非发现的化石表明其发展存在针对觅食与移动的不同适应性,包括滑行、挖掘及潜泳。

 

  为了查明这些中生代生物的体形何时和如何快速形成,一支由牛津大学 (Oxford University) 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对中生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和牙齿变化进行了首次大规模分析。通过计算整个中生代时期的进化速率,他们发现哺乳动物经历了进化变化的快速爆发,约在侏罗纪时代 (Jurassic) 中期(2 亿至 1.45 亿年前)达到顶峰。

 

  据悉,这支团队由英国牛津大学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 研究人员组成。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 (Current Biology) 期刊上。

 

  作为这篇报告的第一作者,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罗杰·克洛斯 (Roger Close) 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不同横剖面图和齿型获得的哺乳动物实验数据在侏罗纪中期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巨变产生了数千万年间仍可识别的身体特征类型。”

 

  该研究团队记录下了每百万年中哺乳动物谱系所发生的横剖面图和齿型显著变化的数量。在侏罗纪中期,此类变化频率提高至每谱系每百万年最多 8 次变化,几乎是这一时期末期的十倍。以正兽亚纲哺乳动物(进化为胎盘哺乳动物和有袋类动物的族系)为例,其侏罗纪中期进化速度快于平均速度 13 倍,但在侏罗纪末期明显慢于平均速度。尽管该时代末期哺乳动物物种数量不断增长,但却出现了“减速”的现象。

 

  克洛斯博士表示:“我们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这一进化的爆发。可能是因为环境变化,也可能是哺乳动物获得了‘关键变革’的临界物质,例如活产、热血动物及皮毛,进而支持其在不同栖息地和多样化生态环境中成长繁衍。在高度的生态多样性逐步形成后,物种革新步伐开始放缓。”

 

  例如,多尖齿兽目在侏罗纪中期完成了其骨骼和牙齿的巨变。但在该时代末期,其已经进化出类似啮齿类动物的体形和独特的牙齿。尽管进化成了数百个不同物种,但这一外形仍然保留,直至其在约 1.3 亿年后灭绝。

 

  克洛斯博士称:“这是此类哺乳动物其他‘自适应性辐射扩展’事件的特征,例如著名的‘寒武纪 (Cambrian) 生命大爆发’。在侏罗纪时代,我们看到大量怪异和奇妙的物种突然出现,然后优胜劣汰,最终只有最适宜环境变化的生物得以生存。”(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daily.com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