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流失文物背后的故事
为了追溯文物流失的来龙去脉,7月17日,由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内媒体组成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记者团”将出发前往考古发掘地礼县大堡子山进行实地采访。采访为时三天,本报特派记者明起将通过图文等多种形式发回连续报道。
礼县大堡子山资料图片
为了追溯文物流失的来龙去脉,7月17日,由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内媒体组成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记者团”将出发前往考古发掘地礼县大堡子山进行实地采访。采访为时三天,本报特派记者明起将通过图文等多种形式发回连续报道。
此次实地采访包括《兰州晚报》在内的媒体将全程见证国宝的“出生地”,并全面了解文物从被盗掘到流失的来龙去脉。另外记者团还将实地采访圆顶山、礼县鸾亭山、秦文化博物馆等地,掌握一手资料,给读者提供大量背后的故事,以期能全方位看到与国宝息息相关的影子。
大堡子山遗址曾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在甘肃陇南绵延起伏的群山中,有一座并不那么魁梧的山丘,叫做大堡子山。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中,这个地方只能算是“无名氏”,只因为清朝末年在山头修建了一个堡(bǔ)子,得名大堡子山。如果不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规模文物盗掘,它也许会继续“静默”在这片黄土之下,没有人会把它与秦人祖先联系在一起。
秦人强盛,灭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然而,他们的祖先究竟生活在哪里,曾是学术界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大丘”,“庄公居其西犬丘”,“秦仲、庄公、襄公葬西垂”。甘肃礼县,古称西犬丘、西垂。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永兴乡西汉水北岸,西侧有永坪河自北而南注入西汉水。遗址以东的西汉水河谷平坦开阔,以西则狭窄蜿蜒,遗址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自1994年开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花了3年时间清理遗址被盗,初步确定了遗址性质和墓葬轮廓。2004年起,国家文物局又指导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启动以大堡子山遗址为中心的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
大堡子遗址在早期秦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性得到肯定,特别是大型“乐器坑”的发现对于被盗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的礼乐、祭祀制度、铜器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许多疑问。
2006年,大堡子山遗址考古项目被选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中国文物界有两个最让人痛心的盗掘案例:一个是山西侯马的晋侯墓地,一个就是甘肃大堡子山早期秦朝墓葬。从上世纪80年代末,附近村民在挖中药材龙骨时挖出青铜器开始,盗墓之风日渐猖獗,1993年达到顶峰,最终被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联手打击制止。曾有媒体报道,周围18个乡2400多人参与其中。“这个人数只是一个粗略估计。当时,漫山遍野都是盗洞。周边的村民、盗墓贼、文物贩子都参与进来了。”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说。
CCTV在2010年播出了纪录片《甘肃古事之千古遗恨秦公大墓》,试图还原这个震惊中外的事件。其中,一位目击者回忆当时的场景:人山人海,搭了帐篷白天黑夜地挖,现场还有卖卤蛋的、卖凉面的,吃住行全在山上。
这部纪录片在播出时似乎并没有引起舆论过多的关注。然而,谁也不知道5年后,纪录片里所谈到的流失文物竟然有一天可以回到祖国。流失严重 文物追索之路艰难而漫长
从历史和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秦族在西周时期为周王朝的附庸国,东周初年被封为诸侯国,早期秦人主要在甘肃东部、东南部的渭河上游及西汉水上游(礼县、天水、甘谷)一带活动,礼县大堡子山正是此时秦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因此,所有大堡子山遗址被盗文物都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文物被盗,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文物价值方面,还是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方面都是极为惨重的损失。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目前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有81件,分别在英国、比利时、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还有很多在私人收藏家手里,有的我们不知道在谁的手里,但我们知道在哪个国家。”
“听当地百姓说,有人用拖拉机运走了一个青铜大鼎。这个大鼎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不知所踪。”这个消息至今还未落实,更不知是在国内还在国外,如果这个能返还,那也是重量级的文物。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文物流失只在一时之间,文物的追索却步履维艰。每一件背后,都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件,都在等待着,何时回归家园。
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大批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已经发现确认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比利时、台湾和澳门等,文物回家的路还很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