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重视文物古迹保护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质灾难多发的国家,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免受自然灾害的破坏是印尼考古界的长期课题。考古专家表示,通过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采用技术手段加固千年古迹,是印尼为降低自然灾害对文物破坏采取的主要措施。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质灾难多发的国家,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免受自然灾害的破坏是印尼考古界的长期课题。考古专家表示,通过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采用技术手段加固千年古迹,是印尼为降低自然灾害对文物破坏采取的主要措施。

 

  印尼有多个文物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日惹地区的婆罗浮屠佛塔。婆罗浮屠建于公元9世纪,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每年吸引上百万国内外游客。

 

  2006年5月,一场里氏5.9级地震袭击日惹,该地区建筑物遭到严重损毁。然而,婆罗浮屠却在此次地震中安然无恙。

 

  日惹古迹保护局考古学家芒加·萨利·阿宇阿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婆罗浮屠安然无恙有多重因素。第一,婆罗浮屠从建造之日起就已经考虑到地震对佛塔的威胁。建造者们首先用夯实的土垒起了一座人造小山丘,在其上用堆叠岩石的方式建造了这座佛塔;第二,婆罗浮屠的地基宽广,拥有较强的抗震性;第三,在上世纪70年代对佛塔进行修缮时,有意加装铁钩,加固佛塔上的石块以巩固塔身。

 

  尽管婆罗浮屠幸免于难,但同样位于日惹地区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巴兰班南神庙却在2006年的地震中受损严重,许多建筑石料摔落破碎。

 

  芒加说,这场地震为日惹古迹保护敲响了警钟。在其后巴兰班南神庙的修复工程中,印尼政府同国内外有关机构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采用诸多技术手段对受损的神庙进行修复。

 

  据介绍,日惹古迹保护局在震后对神庙所有掉落的石块进行拍照登记并编号,在修复过程中,仿照婆罗浮屠,在石块间加装铁钩以加固塔身。古迹保护局还同专家合作,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填充材料以防止雨水对石料的腐蚀。芒加强调:“这些工程全部按照建筑学标准进行,并未改变古迹的原样。”

 

  此外,日惹古迹保护局还多次模拟地震,以评估地震对古建筑的冲击。每次对巴兰班南神庙的修缮工作都从防范地震、加固建筑物的角度出发。

 

  关于巴兰班南神庙能否抵御尼泊尔近期遭受的那种强震冲击,芒加表示并不乐观。但他指出:“我们登记了巴兰班南神庙的所有详细信息,即使神庙损毁,我们也能够将其复原。”

责任编辑:圆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