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伊拉克的古老文物被洗劫
2015-03-13 15:46:18 来源:参考消息 已浏览次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10日发表题为《保护历史:来自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教训》的文章,作者为杰克·德奇,全文编译如下:
“伊斯兰国”近日在古老的亚述国首都尼姆鲁德遗迹铲平一座城堡,并推倒雕像和墙壁,此举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
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的作家穆罕默德·拉比耶·沙尔对此尤为痛心。沙尔说:"达伊什’组织(即‘伊斯兰国’)妄图让人们没有记忆,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伊斯兰国”甚至摧毁了印在伊拉克货币上的人首翼牛像,并将其称之为“伪造的偶像”。
对于好战组织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攻击尼姆鲁德遗迹一周前,“伊斯兰国”冲进摩苏尔,洗劫了该市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冥神之门,向古老的亚述珍宝抡起大锤,其中有些珍宝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世纪。在2001年3月美军将塔利班武装分子赶出喀布尔之前,毛拉奥马尔下令摧毁了巴米扬大佛,这是古老的犍陀罗文明的遗产,是公元6世纪的文物。
不过,正在摧毁古老珍宝的不只是好战武装。在阿富汗,农民、商人和盗墓者也会冒险到北部城市巴尔赫,希望挖出古老的文物拿到黑市上去卖。
在阿富汗,文物黑市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政府和军队忙于打仗,稳定国内局势,无暇顾及这类犯罪。对阿富汗人来说,保护文物似乎不如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更紧迫。
当然,在历史长河中,文化潮涨潮落,奔流不息。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文化覆盖了基督教文物,代之以用伊斯兰书法写的徽记。而阿富汗的情况是,掠夺洗劫是困扰这个国家的穷困问题的表象,而非根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