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沉船文特诺文物发掘 引新西兰华人不满
2014-11-27 09:14:46 来源:参考消息网 已浏览次

在新西兰北部沿海璜加雷附近沉没的“文特诺号”沉船,鱼群在周围游动。
美媒称,在新西兰赫基昂加港附近发现的一艘沉船被确认为是1902年在新西兰北部沿海沉没的载有499具中国矿工遗骨的货船“文特诺号” 。如今如何处置在沉船上发掘出的文物,包括尸骨的归属,引发了争议。
据美国之音网站11月25日报道,首先发现沉船的约翰·艾伯特上周在新西兰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消息。112年前未能魂归故里的那些矿工们现在似乎可以了却心愿。但是,如何处置在沉船上发掘出的文物,包括尸骨的归属,却引发争议。
1902年,装有499具尸骨的“文特诺号”离开惠灵顿港,向北驶向香港,但不久在赫基昂加港附近触礁,沉入150米深的海底。船长和12名船员遇难。船上的一些尸骸被冲上岸,被当地的毛利人埋葬。
这些矿工飘洋过海到异国淘金,事先付了钱,保证自己死后能够回乡安葬。
在11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艾伯特说,他的团队从沉船上发掘出了的一些文物。阿尔伯特是一名业余电影制作人,对“文特诺号”的故事感兴趣,并计划拍一部相关的纪录片。
艾伯特领导的团队2012年首先在那个区域发现了沉船,在2013年1月的一次水下调查和拍摄后确定沉船是“文特诺号”。当年4月,艾伯特的团队又进行了一次水下发掘,发掘出台灯、舷窗等物件。艾伯特表示,他们会把这些物品交给中国政府。
然而,据美联社11月25日的报道称,参加发布会的新西兰华联总会代表却对艾伯特在现场的做法表示震惊和失望。华联总会的杨惠芳对美联社说,艾伯特对沉船的发掘没有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是违背他们的意愿的。
就艾伯特将发掘出的沉船物件交给中国政府一事,华联总会发言人王旅嫦对新西兰的新闻网站表示,华联总会已采取措施保护沉船,并准备要回那些发掘出的文物。
目前,华人社区已经成功申请了遗址保护令,避免沉船被再度发掘。在遗址保护令下,不能在沉船区域进行任何活动,以免破坏遗址。
艾伯特的团队并没有发掘出遗骨,但表示沉船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发掘。
不过,美联社援引杨惠芳的话说,要发掘沉船上的遗骸不现实,应该让祖先们在那里安息。
艾伯特对《新西兰先驱报》说,沉船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和新西兰之间重要的联系,显示出中国人对新西兰历史和文化的贡献。然而,围绕如何处置沉船和遗骸的争议似乎盖过了他所说的意义。
目前尚不清楚新西兰和中国两国政府将如何应对。
探险队拍到水底的“温哪号”沉船残骸,和展示该船的对象。(资料图片,图片来源:澳大利亚《星岛日报》)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最近,有纪录片制片家派探险队出海,在北岛Hokianga港以西21公里,150米深水底发现“温哪号”,拍照并展出船上几件物品以作证明,引起新西兰华人小区不满,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
据报道,新西兰种族关系专员Susan Devoy表示支持华人小区,称探险队试图将沉船转为赚钱的事业。她要求保护沉船的地点,称“温哪号”沉没的地点对所有新西兰人都重要。
据悉,“温哪号”于1902年10月27日在新西兰北岛新普利茅斯(New Plymouth)附近的塔拉纳基(Taranaki)触礁沉没,其中489副棺木因存放入封闭的船舱内,随汽船沉下海底,其余在甲板的十具棺材被冲上岸,遗体由当地的毛利人安葬在北岛毛利人圣地Te Roroa的Omapere附近的“华人山”。
近日,新西兰和中国电视台合作拍制“四百九十九个华人回家梦”的纪录片,这489副棺木,本来准备经香港送回番禺、花县、从化等地安葬。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