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499具中国淘金者尸骨或归国 沉船文物引争议
2014-11-27 09:05:21 来源:人民网 已浏览次
据美联社及新西兰媒体11月25日报道,在新西兰赫基昂加港(Hokianga Harbor)附近发现的一艘沉船被确认为是1902年在新西兰北部沿海沉没的载有499具中国矿工遗骨的货船“文特诺号” (S. S. Ventnor)。首先发现沉船的约翰·艾伯特(John Albert)上周在新西兰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消息。112年前未能魂归故里的那些矿工们现在似乎可以了却心愿。但是,如何处置在沉船上发掘出的文物,包括尸骨的归属,却引发争议。
1902年,装有499具尸骨的“文特诺号”离开惠灵顿港,向北驶向香港,但不久在赫基昂加港附近触礁,沉入150米深的海底。船长和12名船员遇难。船上的一些尸骸被冲上岸,被当地的毛利人埋葬。这些矿工飘洋过海到异国淘金,事先付了钱,保证自己死后能够回乡安葬。
在11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艾伯特说,他的团队从沉船上发掘出了的一些文物。阿尔伯特是一名业余电影制作人,对“文特诺号”的故事感兴趣,并计划拍一部相关的纪录片。他领导的团队2012年首先在那个区域发现了沉船,在2013年1月的一次水下调查和拍摄后确定沉船是“文特诺号”。
当年4月,艾伯特的团队又进行了一次水下发掘,发掘出台灯、舷窗等物件。艾伯特表示,他们会把这些物品交给中国政府。
然而,美联社11月25日的报道说,参加发布会的新西兰华联总会代表(New Zealand Chinese Association)却对艾伯特在现场的做法表示震惊和失望。华联总会的杨惠芳(Virginia Chong)对美联社说,艾伯特对沉船的发掘没有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是违背他们的意愿的。
就艾伯特将发掘出的沉船物件交给中国政府一事,华联总会发言人王旅嫦(Wong Liu Shueng)对新西兰的新闻网站Stuff.co.nz表示,华联总会已采取措施保护沉船,并准备要回那些发掘出的文物。目前,华人社区已经成功申请了遗址保护令,避免沉船被再度发掘。在遗址保护令下,不能在沉船区域进行任何活动,以免破坏遗址。
艾伯特的团队并没有发掘出遗骨,但表示沉船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发掘。不过,美联社援引杨惠芳的话说,要发掘沉船上的遗骸不现实,应该让祖先们在那里安息。
艾伯特对《新西兰先驱报》说,沉船的发现意味着中国和新西兰之间重要的联系,显示出中国人对新西兰历史和文化的贡献。然而,围绕如何处置沉船和遗骸的争议似乎盖过了他所说的意义。目前尚不清楚新西兰和中国两国政府将如何应对。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