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珍贵矿物标本将闪耀邦瀚斯拍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20日,第三大国际精美艺术拍行邦瀚斯将于今年春拍期间举办《宝石、矿石、珠宝艺术珍品和自然历史》主题专场拍会,届时将呈献来自达官显贵的甄选典藏瑰丽矿物标本精品。图为被人们称之为“红色黄金”的27块菱锰矿系列藏品。该系列矿物宝石将成为本场拍会的领衔珍品,拍前估价为20万至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4万至154万元)。据了解,这27块菱锰矿标本系列精品均开采于著名的南非卡拉哈里锰场(KalahariManganeseField),历经多年风雨变幻后在此处形成,仅此独有、后无来者,因此能够有幸获得这一系列瑰丽矿物标本绝对是前所未有的良机。图片来源:邦瀚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来自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大型翠榴石榴石。该藏品璀璨夺目且极为罕见,重达6.83克拉,尺寸为11.4x10.3x6.9毫米,拍前估价在13万至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万至111万元)之间。图片来源:邦瀚斯。

 

      中国文物网4月23日编译报道:5月20日,第三大国际精美艺术拍行邦瀚斯将于今年春拍期间举办《宝石、矿石、珠宝艺术珍品和自然历史》主题专场拍会,届时将呈献来自达官显贵的甄选典藏瑰丽矿物标本精品。据悉,矿物标本一度被视为一种相对并不知名的神秘藏家的爱好,但目前市场对其的需求已稳步增长,并逐渐将这一收藏类别的状态提升至全球新兴资产类别,因此世界各地专注于此类藏品的藏家数量显著增长。各类矿物不仅主要因其美学特质而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而且还是自然生成艺术的最佳实例。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罕见的矿物标本需要矿工深入到最危险或偏远地区来以挖掘出这些珍贵的隐匿宝藏,所以深获世人青睐。

 

      被人们称之为“红色黄金”的27块菱锰矿系列藏品将成为本场拍会的领衔珍品,拍前估价为20万至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4万至154万元)。据了解,这27块菱锰矿标本系列精品均开采于著名的南非卡拉哈里锰场(KalahariManganeseField),历经多年风雨变幻后在此处形成,仅此独有、后无来者,因此能够有幸获得这一系列瑰丽矿物标本绝对是前所未有的良机。此次上拍的这组公认为最精美的矿物珍品中含有粉色晶体,颜色不一,从浅淡的玫瑰红色到罕见的樱桃红色不等,深得藏家追捧。

 

      同时,由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CT)斯坦福的藏家凯里·巴歇尔典藏(EstateofCareyA.Parshall)的各类精致矿物标本将现身本次拍会。该系列藏品中重要包括巴歇尔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摩洛哥、墨西哥、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旅行时所购置的精美珍品,呈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钒铅矿、菱锌矿、蓝铜矿、辉锑矿和沸石矿等瑰丽矿石。在本次拍会中,堪称世界最大的红宝石晶体大型黝帘石红宝石也将惊艳亮相,重达100磅(约为228,000克拉),比在著名的坦桑尼亚隆吉多(Longido)矿藏中发现的其他任何红宝石都大七倍之多,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2万至93万元)。

 

除此次上拍的精美珍宝矿物之外,其他431件珍贵藏品也将轮番上阵、精彩纷呈,包括哺乳动物、恐龙和植物化石;未镶边框的罕见翻光面宝石;由德国大师雕琢的瑰丽宝石;珠宝、琥珀、木化石、陨石、原始金矿和罕见的天然珍珠等,必将闪耀全场。

 

      在自然历史部分中,在阿拉斯加圣劳伦斯岛(SaintLawrenceIsland)上发现的巨大太平洋海象头骨和部分象牙将成为本次邦瀚斯拍会的独特珍宝,并在布恩与克罗克特俱乐部(BooneandCrockettClub)的“北美大猎物纪录”(RecordsofNorthAmericanBigGame)中位列世界第四,拍前估价为8.5万至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至62万元)。这一上拍的珍贵标本体型硕大、状态原始且保存完整,堪称重大发现,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此外,其他精美藏品也同样引人瞩目。来自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大型翠榴石榴石璀璨夺目且极为罕见,重达6.83克拉,拍前估价为13万至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万至111万元)。实物大小的黑曜石精雕秃鹰塑像惟妙惟肖,拍前估价在8万至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9万至62万元)之间。一条多宝石黄金与晶簇状红玛瑙项链珍品造型独特、设计精美,称之为“美国独创性项链”,由杰弗里·阿普林(JeffreyE.Appling)设计制作,拍前估价为6万至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7万至49万元)。

 

      据邦瀚斯自然历史部门联席咨询总监克劳迪娅·佛罗莱恩(ClaudiaFlorian)称:“在过去十年中,邦瀚斯已经确立了其在向国际敏锐藏家拍售珠宝艺术珍品和瑰丽宝石饰品领域的市场领导地位。此外,在拍卖含有矿物的珍品方面,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在整个行业中也堪称无与伦比。”(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daily.com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