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的艺术派对

威尼斯双年展的三天预展就是一个大派对,全球的藏家、策展人、名流、记者都盛装登场……
从1980年,中国首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送去剪纸,1982年送去刺绣;到这一届,中国一个平行展的规模快赶超主题馆;中国人用30年的时间,在国内完成了艺术的市场化、价格的注水化以及缩水前的恐慌化。现在又不约而同地大举进军威尼斯。
今年中国艺术家的平行展特别多,这让混艺术圈的人有事干了。还没开展,网上已经乱做一团。自大者认为,中国艺术家没必要去威尼斯摆地摊;世界正把中国当成一个新崛起的中心,没必要将作品搬到人家门口;艺术做好了,人家会来中国找你。自作聪明的观点是,有些艺术家利用国人对威尼斯双年展的不了解,企图混淆展览的性质,从而取得艺术市场的垂青,这和国人盲目迷信国际展览的权威地位有一定关系,中国艺术市场缺乏合理的价值判断。草根的说法是,花上千万去威尼斯不如用这些钱资助艺术家。邪门歪道的人谣传,某策展人收了艺术家很多钱,赚了。
开展之后,华裔艺术家方振宁和策展人王林直接开战。方振宁在微博上评价王林的策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把事情往烂里做?”批评王林主持的学术研讨会是“国外开会国人听,对不起投资人”。有年轻人附和道:“为什么要到国外去丢脸?”王林回应:“什么是学院派?简言之,就是只知道审美而不懂得审丑的人,就是只知道顺势思维而不懂得逆向思维的人,就是只知道满足现状而不懂得揭示现状的人,就是只知道作品本身而不懂得现场在地的人。”“正是这样的学院派和中国官方结合,形成了威尼斯中国馆的展览模式:为了意识形态的安全性而不得不空洞而宏观,为了讨好体制的审美惯性而不得不虚幻而飘忽,没有任何现实揭示性、美学挑战性和现场挑战性,便成为这种展览的基本特征。而方振宁2012年在中国国家馆所做的展览便是其中最差的一个。”
在主展场对岸,军械库区域,今年有三个中国的平行展沿水一字排开:王林的《未曾呈现的声音》,隔壁就是吕彭的《历史之路》,5分钟之外是喻高的《心跳》。吕彭还是走一贯的大腕路线——参展艺术家是周春丫、刘晓东、徐冰,布展是画廊风格,疏朗空阔。喻高的姐姐是喻红,喻红是刘晓东的老婆,集结了陈丹青、刘晓东、喻红、方振宁等,运了一个和谐号车头,占去展场一大半,预展三天了,还没来得及把艺术家的标签贴上,忙着现场蒸馒头给大家吃。王林的展览规模太大了,5000平米,无法一言蔽之,整个展览所呈现的就是中国的现状:复杂而有活力、急迫又面临现实困境。王林说他要打破西方展览的方式,故意把过道变窄,让作品没有退路,或让作品高高地重叠在墙上,给人压迫感。看这样的展览,显然不是给人进行精神按摩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