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拟外包文化遗产保护 批评者称等同于私有化

日前,英国旅游与文化遗产大臣约翰·潘罗斯提出的“外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在英国引发了强烈争论。批评者认为,该提案等同于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私有化。

英国旅游与文化遗产部之所以希望外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理由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高投入工程,将其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据了解,提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私人承包商应指定可靠的代理人,代理人负责为承包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具验收报告;代理人由建筑师、专业规划顾问或专职调查员出任;开发商需要向地方政府提交报告,证明其指定的代理人资质合乎要求;政府定期核查代理人的相关工作表现。

在近日举行的政策咨询会上,约翰·潘罗斯与专家学者举行了会谈。关于外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英国国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可以尝试外包,但政府必须严格管理。“遗产联盟”首席执行官凯特·普佛说:“我们理解地方政府的巨大压力,外包其实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不过,我们希望政府完善外包工作流程。”另一种声音则完全反对外包。英国皇家建筑师学院是反对该外包方案的机构之一,该学院认为政府应该放弃该提案。“如果只是为了节约成本,这样做无疑将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危险!”皇家城镇规划院负责网络工作的经理安德鲁·马德逊说:“我们对这种提案没有热情,我们不会支持这样的做法。”

有专家表示,担心这种制度性安排模式缺少公正性,承包商指定的代理人无法保证真正的独立性。专家还认为,该方案的目的之一是弥补政府内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不足,自2008年以来,英国政府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总数减少了21.8%。规划官员协会的发言人文森特·海恩斯指出,该方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要求政府派专人核查代理人提交的验收报告。 

在政府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引入私人资本维护文化遗产的做法在欧洲国家已经比较常见。比如,意大利政府鼓励私人企业投资文化遗产事业,规定企业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可以抵税。近年来,奢侈品企业出资修复文化遗产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不过,赞助与外包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将整个遗产都交给一个承包商的做法在欧洲范围内还是很罕见的。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