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城市发展绝不能碰文物古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戴夫(Ar.Bankim Dave)

第六届亚太建筑与室内设计高峰论坛9月9日在深举行。会上,亚太空间设计师联合会会长戴夫(Ar.Bankim Dave)对印度建筑现状进行了剖析,引起现场很大反响。会后,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印度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以及提出了他对中国设计师的建议。

跟中国一样,印度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膨胀时期,但与中国不同的是,传统建筑依旧是那片土地上最重要的景观。戴夫介绍,由于历史上曾被多国殖民和入侵,同时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这让印度成为一个充满节庆的国度,“每两三天就会有一个节日”,在欢庆的同时,人们也在无形中接受着传统的陶冶,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印度人的心中。“正因为如此,本土建筑师都很认可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样式,也会在新的建筑中延续这种智慧。”

跟中国遍地是国际建筑师作品不同,印度更认可本土建筑师,因为他们更接地气。戴夫表示,这十年来,印度的大型建筑基本都是由本土设计师操刀的。印度在历史上也曾是西方建筑师的“实验地”,但在浓郁的民族气场熏陶下,那些建筑师最后都难以逃脱被“印度化”的命运,最著名的便是瑞士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

当然,传统的延续跟政府的推动大有关系。在印度,无论城市怎么发展,文物古迹是绝对不能碰的,否则将会接受法律的制裁。“城市是在古迹四周建立起来的,这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对于新房子,无论你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极简主义,还是结构主义,你都要遵守印度对建筑非常细致的法律规定,包括建筑周边的绿化要有多少,房子层高多少。这样才能让新建筑和老房子和谐共存,在满足了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护当地文脉。”

近年来他多次来中国交流,他指出,中国建筑师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不必对西方建筑师望其项背,要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目前中国和印度建筑师队伍都在快速壮大,希望可以有一个项目让两者携手合作,定能在国际上掀起‘东方旋风’。”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