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西斯汀教堂壁画

1508年,米开朗基罗33岁,被当时的教皇 朱利亚二世 要请到罗马来,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的 西斯汀小堂的天花板彩妆,刚开始,米氏是有些不愿意,因为米氏自认为是雕刻家,而不是画家,不能胜这个工作,但,他还是不情愿地去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想,上头这幅画面,各位应该不陌生吧! 对了,创世记中的 上帝创造了亚当。米氏把圣经中创世记的内容为主,其它故事为辅,单独一人,用了4年的时间完成,当时宗教人士大为反感,因为,人物的衣服都脱去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面是天花板壁画中间的一部份。整个天花板,米氏是用所谓的 Fresco,我们叫 "湿壁画",也就是在壁上的泥尚未干之前,就要上色完成,困难度急高!

我们来近看一下亚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米氏充份地用 "力" 来表现人体的爆发力,人的线条,肌理被夸张地突出,也只有退去衣服,才能表现线条,也才能看出画家的实力。

当时的画家们,为了更为了解人体,甚至去解剖人体,这在当时是不合法的,但,他们还是偷偷地去做,

我们来看看文艺复兴之前的亚当与夏哇(拙出伊甸园),主题是 亚当与夏哇违背与上帝的盟约(偷尝禁果) 而被赶出了伊甸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面这是早米氏约50年前的 乔凡尼• 保罗 在1445年所绘,画中的右边两人,亚当与夏哇 瘦弱,无力,似乎是失去上帝的恩宠,带罪之人,是被赶山去的。(人体重要部位都被刻意地遮盖)

再来看看下面这幅,米氏在天花板上画的两个人物,是不是人物粗壮,有自信,亚当挥一挥手,好像是说 " 好啦好啦,我走了就是了好吧!!"

他是自己离开的,而不是被赶出去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人文主义,是强调人的本位价值,人在上帝面前不再那么渵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黛耳菲女先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是旧约 友弟德书 里的人物,主题是以色列的美女 友弟德 在亚述帝国的大将 敖罗斐乃 喝醉的那个晚上,割下了他的人头。

我们来近看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般,在这个故事中,友弟德 都有一位侍女,由这位侍女拿着 敖罗斐乃 的人头,人物的表现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画中人物的饱满与自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利用这个篇幅,简单地介绍米开朗基罗在 西斯汀小堂 的壁画,抱歉,只能重点地看看,如果有进一步的兴趣,欢迎留言分享,共同探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