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30多年收藏辽金石雕五六百件文物价值超千万
2015-12-27 00:02:10 作者:常麟祥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已浏览次
在农安县农安镇西五里界村有个院子,装着监控设备,之所以戒备如此“森严”,是因为院子内外摆放着五六百件石雕文物,它们的主人叫贾丙山,村里村外 人口中的“贾疯子”,为了给这么多文物安个家,他放弃了在长春收入颇丰的工作,逐渐花掉了账户中巨额存款,虽然还有文人风骨,但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形象。穷,是他的最显著特点,但是那些价值千万以上的文物他死活不卖,他想找个好地方保存它们,填补东北辽金文化的“空白”。
震惊 上千平方米院落摆满石雕
12月22日的农安县农安镇西五里界村已然成为冰雪世界,驱车行驶在如镜的路面上,几经辗转,终于发现了那个面目有些凋蔽,却饱含历史深度的庭院, 庭院有扇在农村常见的铁门,门口有两座威严的石狮,怒目圆睁的镇守在那里,狮头上,覆盖了一层积雪。石狮旁边,立着几根拴马桩,两座上马石紧列前后。
铁门打开,庭院中响起几声响亮的犬吠声。走进庭院,最醒目的还是石狮,约有6座,分别立于各户门两侧,门两侧的石狮做工、形象相似,各门口的石狮则全然不同。
“这些石狮,分别是辽金时期的,满清时期的,民国时期的。因为文化差异,导致其形象差异很大。像这样的石雕石像我收藏五六百件了。”说话的人是一个54岁的中年男子,名叫贾丙山,是院子里石雕的主人,但是这个庭院,并不是他的。
沧桑 拴马桩经风雨侵蚀已龟裂
在贾丙山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大院内一处地势较低的小庭院,那里摆放着的大多是辽金石壁和祭祀石器。
“你看这个石器上雕刻的是一个‘开花’馒头,预示人们祈求五谷丰登。”贾丙山向记者讲述着石雕上图案的寓意,记者发现,这个小庭院内,除了有石壁还有石桌和石凳,贾丙山说,这些也是他买来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贾丙山指着庭院门口角落的一块石碑说:“这是一块契丹的石碑,在当时,死后立碑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记者走近石碑,贾丙山拂去石碑上的雪,可以看到上边雕刻着不少用契丹文写的碑文。
在庭院外整齐地立着百余根拴马桩,桩上还有各种动物造型的雕像,个别拴马桩的石壁上已经出现了表层裂痕。贾丙山说,这些拴马桩历经这么多年风霜雨 雪,加之风化,都有些损坏,应该把这些文物放在室内保护,但是他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他能做的,就是每天有空就在那里巡视,不让生人打扰这些石雕。而就在 记者采访时,贾丙山发现有人在拴马桩旁的池塘冰面上捕鸟,贾丙山厉声将男子赶走。
执着 为得一宝 “四顾茅庐”加价
说起贾丙山收藏石雕,还要从他21岁说起,那时他刚刚退伍转业,成为了一名工人,那时他就喜欢石雕,由于本身就身在农安,他特别喜欢辽金时期的,工 友们知道了他的这个爱好,也四处打听哪里有石雕,终于有一天,年轻的贾丙山拥有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的石壁,现在依然摆放在庭院的最内部。
而让贾丙山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寻访石雕的经历,还是那次“四顾茅庐”。“那次也是一个辽金时期的石雕,在松原市前郭尔罗斯那里一农户家中,我第一次 去,就喜欢上了这个物件,那人应该是看出我对这个石雕的喜爱,第一次去就说不卖了,我离开后,继续和这个人联系,又确定了一个更贵的价格,第二次去,结果 他又说价格太低,不卖,终于在我第四次去的时候,以5.2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石雕。”贾丙山说着,脸上有一丝无奈,他就是一个心直口快,喜恶表于形的 人,也正因为这个性格,30多年来,他为了买石雕倾家荡产。
内疚 没钱给媳妇买棉袄
“1997年,当时可以说是我事业的巅峰,文职工作,收入不少,在城里居住,一家人过得很好,可是当时我就琢磨,这样物质充裕,精神贫瘠的生活实在 无味,我必须继续收藏,我要把更多承载在辽金文化的文物收集起来,让跟多人知道,吉林省不是没有历史文化。”贾丙山说,那年,他就放弃了工作,和媳妇来到 了农安农村,之所以选择农安,是因为那里的辽金文化最为集中,把辽金石雕放在那片土地上,等于带着它们回家。
贾丙山到农村后,由于还在不断搞收藏,经济情况更差了,与媳妇住进24平方米的小板房中,因此很多人都叫他“贾疯子”。但是虽然生活贫困,他并不在乎,但看见媳妇跟他受苦,他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到了农村,但我还是有一些条件不错的朋友,有一次大家伙儿聚一起,有人说,‘老贾,我这有一辆没人开的宝马,你拿去开吧!’但是我回绝了,后 来还有人要给我媳妇法国香水,我也没有接受。为啥不能要,因为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我收了,我还不起。”贾丙山说,每次冬季聚会,在座的女士都是穿着貂皮 衣,他从他媳妇的眼中看见了她的喜欢,但是他却连一件新棉袄都买不起,他对不起媳妇。
梦想 想保存好这些石雕
采访当天,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研究院大连分院副院长冯俊秋也来到了贾丙山的家中,她说,这次来农安,是看一下贾丙山的收 藏,如果能建博物馆,他们可以来设计,他们希望可以把贾丙山的收藏故事和文物本身的故事融合一起,填补辽金文化的“空白”,但贾丙山没能力建立博物馆。
谈及农安与石雕艺术的渊源,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考古学家郭相武说,辽金时期由于是游牧性质的政权,留下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而石雕石刻是当时主要的记载形式之一,这与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有关。
农安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贾丙山是我县的民间收藏家,我们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现在我们需要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研究一个可行性的方案,通过各方的努力,让这些石雕更加完好的保存下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