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珍藏的清代月饼模
2015-09-18 17:24:34 来源:德州新闻网 已浏览次
中秋节近了。晚上,我突然想起了老家的父亲,父亲今年70岁,12岁那年到面点房做学徒,一直干到56岁才因身体原因另谋他途。从此父亲爱上了收藏,尤其喜欢收藏各种月饼模。
月饼模俗称月饼印,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居多。父亲收藏的月饼模有100多个,民国时期的最多,明清时期的各有三五个,文革时期的两个,主要有木质、陶质、铜质,造型各异,有圆形、方形、鱼形、葫芦形,小的内径不到3厘米,大的内径42厘米。木质月饼模纹饰多为手工雕刻,并且寓意丰富。如纹饰为石榴,寓“榴开百子”多子多孙之意;纹饰为5只蝙蝠环“寿”飞翔,寓有“五福捧寿”之意。
在月饼模精致的花纹里,不仅蕴藏纯朴的民风民俗,雕刻着百姓的企盼,还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刻有“人民公社好”的月饼模,让人回忆到以往的年代。
在众多的月饼模中,父亲最喜欢的是他师傅传给他的清代月饼模。木质暗红,纹理清晰,模厚约3厘米,柄长约15厘米,凹下去的模壳呈圆形,直径约8厘米,凹槽深约1.5厘米,槽壁上雕刻有均匀平滑的菊花状边缘,凹槽底部中间雕刻有菊花、鱼儿等图形,线条明快,生动形象。握在手里沉甸甸的。
当年,父亲的师傅共有6个徒弟,忠厚老实,做事勤快的父亲最讨师傅喜欢。 28岁那年,父亲自立门户开面点房,他的师傅将自己用了几十年的心爱月饼模作为礼物送给了父亲。这个月饼模陪伴了父亲最初谋生的20年,直到后来,月饼制作现代化后,才逐渐淘汰不用。现在,父亲的师傅早已去世,这个月饼模更是他们师徒情深的记忆。
闲来无事时,父亲总爱摆弄他收藏的各种月饼模,逐个用毛巾擦拭,忙得不亦乐乎。父亲很享受这样的乐趣,还经常拉我一起赏玩他收藏的“宝贝”,给我讲这些“宝贝”背后的故事。
现在,每年中秋节,父亲仍然会亲自做月饼给我们吃。父亲做的月饼虽然不洋气,但是严格遵守古老的工序。做月饼时,父亲会早早起床,将他最喜欢的清代月饼模清洗干净晾干,在内部及周边涂食用油,把发酵好的面团揉开,擀成均匀的饼皮,把事先调制好的撒有芝麻、冰糖、花生仁等的饼馅包进饼皮,然后一层层地,再一块块叠好,做成团子形状,仔细装点上青红丝,放进模子里,缓慢均匀地按压出图案,再放入微波炉,用文火慢慢烤。月饼熟后,表皮黄亮,香味袭人。看着我们吃得香甜的样子,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父亲将收藏的月饼模单独放置在一个木柜里,整整摆了两层,归置得很整齐,无论什么时候来人赏玩,父亲总会热情接待,然后一一介绍,共同把玩一番。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