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中埃考古合作已是“天时地利人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两会间隙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埃及,在考古研究及文物保护方面开展合作,如今可以说已经是天时、地利、人和。

  1月中旬,应开罗大学邀请,王巍率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访问埃及,先后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金字塔、卢克索帝王谷等,目睹埃及古老文明的辉煌,并跟埃及文化委员会、埃及国家博物馆等有关方面进行交流,探讨了中埃在考古和文保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他说,对中国参与埃及考古文保合作,“埃方很支持,也很期待”。

  据埃方了解和统计,外国考古文保在埃及合作项目迄今共有206项,但没有一项是中国的,多为欧美日等国家的项目。王巍称,他本人这是第一次到埃及,“大概也没有几位中国考古学家去过,对埃及这样的古老文明,我们不说一无所知,也基本上差不多,这是挺令人遗憾的事情”。

  他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考古及文保事业的技术能力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到了中国考古在国际舞台上施展的时候了”,中埃在考古文保领域开展合作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首先,中国、埃及同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埃文化的密切联系有迹可寻,在考古研究上,文明古国之间有很多可以比较的地方。

  第二,2016年是中埃两国建交60周年,也是中埃文化年,中埃两国现在处于最好的时期,两国领导人还就进一步加强人文合作达成协议。

  第三,埃及方面很希望、很欢迎中国考古文保界与埃及开展项目合作,中国考古文保界方面也有意愿,而且中国考古的科技水平、文保经验等在国际上都占据比较领先的地位,有较强实力参与埃及考古合作研究。

  王巍指,此前,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发掘,有一定影响,到洪都拉斯参与中美洲玛雅文明考古研究,在国际考古界引起高度关注,因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也开始涉猎其他古老文明。中国再参与埃及考古文保项目合作,这两大古代文明的“碰撞”,必将在学界引发更大的震动。

  他表示,两会之后,将邀请埃及驻华大使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访问,让其了解以考古所为代表的中国考古文保的实力、水平,以及赴埃及开展合作研究的强烈意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希望,今年内能实质啓动与埃及方面的具体合作。

  “金字塔考古研究一般都是埃及自己做,除金字塔之外,比如神庙、祭祀遗迹、生活遗迹等,与悠久的古老文明相比,埃及所做的工作还比较少,考古文保合作的空间比较大,中国前往会有很大的施展舞台。”王巍说,具体合作项目,还需要与埃方进一步协商,“但我们只要参与,一定是所有科技手段全上,全面展示中国考古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这位本届全国人大唯一一位考古界代表呼吁,中国考古“走出去”目前呈现出自发分散、各自为政的状况,希望国家能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推动包括考古文保事业在内的对外人文交流合作,以在国际舞台上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