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史前陶器与文明·社会”学术研讨会纪要

  由山东博物馆、甘肃博物馆主办,中国社科院、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海省博物馆协办的《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于2015年12月26日在山东博物馆顺利开幕。配合展览,12月26日和27日在山东博物馆举行了以“黄河流域史前陶器与文明·社会”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王仁湘、朱乃诚、张朋川等十六位国内知名陶器研究专家参会发言,并吸引了省内外六十多名专家前来听会。现围绕会议的几大议题将部分学者的发言作一简介。

  会议第一议题围绕以彩陶纹饰展开,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就彩陶纹样的表现、构图、鱼纹系统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部分彩陶利用了陶器本身的颜色形成纹样(纹样周围填涂色彩),即地纹彩陶;彩陶构图采用了多方式、阵列式构图;认为存在鱼纹、鸟纹系统,特别通过对鱼纹的拆分、重组、变形展示其发展变化,并建立鱼纹演变坐标,为考古出土的相关纹饰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中国射虎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探讨了彩陶中的鸟纹,将彩陶中鸟纹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做了一个展示。并认为鸟纹与后世龙凤纹中的凤鸟纹有一定的源流关系。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以自然界的水旋纹与彩陶上的彩绘旋纹的相似性为例子,认为受气候影响的自然环境,影响了人类的艺术思维。艺术表现形式(如漩涡纹)与人的生存环境有关,而与图腾观念无关。

  会议第二议题围绕陶器的制作、器形及烧制展开,由北京大学李水城教授主持。山东大学的栾丰实教授主要论述了海岱龙山文化陶器的制作、成型技术。认为海岱龙山陶器的制器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选择加工陶土、制作陶丕、修整施纹、晾晒陶丕、烧制。另外重点介绍了海岱龙山文化陶器的成形技术,即采用轮盘和木轴两人协作,快轮制陶,经过一次或多次拉坯成形。并以陶器底部由于快轮切割产生的偏心螺旋线和器物上的快轮制陶的轮旋痕迹论证快轮制陶工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钱耀鹏教授从三足器的三足功能与陶窑结构的关系角度探讨。认为前仰韶文化三足器的流行是由于烧制时窑室垫烧的需要而产生,随着陶窑结构的进化,三足的垫烧功能逐渐丧失,从而导致渭水流域三足器的消失。并以龙山时代以来三足器与窑式结构的关系再次验证上述结论。

  第三议题围绕区域性陶器文化问题展开。由王仁湘主持。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中研究员戴向明讨论了黄河中游史前陶器的生产流通及专业化生产经营。认为中游地区的陶器生产是一个从业余到专业,再到作坊化、产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从民用到权威阶层使用的生产过程,由此反应出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结构的进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燕明从自然科学技术、民族考古学、 实验考古学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器生产与流通。通过聚落形态研究、社会组织与结构的研究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点,聚落形态考古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龙山时代大批城池出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剧变,是战争、掠夺、权贵、财富集中。一个邦国林立的初级文明社会在中原大地已经出现。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梳理了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谱系和文化传统,认为陇东地区是一个文化地理过渡地带,该地客省庄文化向齐家文化演变。陇西地区重点介绍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彩陶纹样,其中齐家文化在洮河以东、河湟以东、河湟以西地区、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东部又演变为不同的文化。论述了西北地区彩陶与大量适宜彩绘的黄土有重要关系;西北彩陶的发达与手工制陶工艺相关;陇西地区高钙高镁原料的选用是陇山东西两侧史前文化分野的开始;存在早期的彩陶贸易等问题。

  第四议题围绕器物功能的解读展开。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孙波主持。张朋川先生对几例彩陶人头像作了解读。将安特生在华发掘的一件收藏在国外博物馆的半山文化人头形彩陶器盖的全貌作了完整的展示,更正了大家对该器物头顶上从正面角度观察有一角的错误认识。从提供的器物背面照片看,所谓的角应为一条从头顶向后缠绕到脖子上的蛇。并将这一件与安特生在半山遗址所获得的另两件人头形彩陶器盖认定为巫师的面具,是巫师在驱鬼等特定场合作法时佩戴的面具。将这些面具分为面貌慈祥的和表情威猛狞厉的两类。其中一件面部布满似豹纹的器物,表情凶猛,张朋川认为与《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符合,应为西王母的原型。

  会议结束后,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此次展览作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史前陶器在国内的首次联合展览,展陈及会议的召开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对展览中的问题也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此类展览可以继续推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