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顺利结项

  由我院柴晓明研究员主持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于日前收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证书编号:2015&J029),标志着文博行业研究机构首次承担的应用对策类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顺利结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同行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成果“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工作参考价值”、“是一份对认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过程有价值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社会发展、经济成长、人民生活改善更为密切地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由我院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11年共同申报后获准立项,并与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国内外及行业内外的机构和专家密切合作,组建了一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多学科背景的科研团队。在为期三年的研究中,项目组对大遗址的概念、大遗址保护政策的出台背景与关键内容及大遗址保护实践工作进行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梳理,对其成效得失进行了评价;对大遗址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及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现行管理体制下大遗址保护相关的土地、产权和财政制度;提出了大遗址保护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贡献的合理测算路径;全面分析和总结了西安片区、荆州片区、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典型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不同的大遗址类型、不同的保护运作方式、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和效益等差异进行了分类解析和评价;指出了当前文物保护与土地所有权之间的矛盾、国有遗址产权空白、大遗址保护财权与事权分配倒挂、属地管理存在制度障碍、文物保护经费投入存在结构性失衡、文物保护工作中公益性质含糊以及普遍采用的“混合式保护”办法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将大遗址保护纳入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国有遗址产权管理体系、完善中央财政大遗址保护财政经费支出结构、增强基层政府大遗址保护管理公共财力等宏观政策建议。

  项目研究报告采取总-分-总的交叉框架模式,将整体研究分解为5个专题研究,分别从历史探源与理论构建、实施进展跟踪、管理体制机制分析、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各自对大遗址保护专项行动进行跟踪研究,然后通过9个不同类型的大遗址典型案例对5个专题研究进行综合实证分析,最终在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汇总基础上形成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总报告。该报告将按照鉴定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进行出版。

  “大遗址保护行动跟踪研究”是我院第一个申报并完成结项的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提升我院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促进院内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我院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影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