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红山文化具有充分的进入文明初始阶段的实证

  辽宁师范大学日前落幕的“纪念红山文化发现80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与会学者根据红山文化中大量存在原始古礼迹象与原始祭祀系统的研究达成共识,强调红山文化具有充分的进入文明初始阶段的实证。

  发祥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红山文化是被考古学界测定为距今6700余年至5000余年的考古学文化,与甘肃地区大地湾文化、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浙江地区良渚文化和山西地区陶寺文化等均属进入中华文明初始的考古学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教授在学术报告会上指出,在辽宁西部朝阳、建平及凌源等地区发现发掘的大量红山文化遗址中庙、冢、坛合一迹象十分突出,通过祖先祭祀、天象祭祀、山川祭祀和神巫祭祀均有非常成熟的文明形态表达,具有非常充分的进入文明初始阶段实证。

  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认为,我国史前红山文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显学”地位的知名考古学文化,其文化特征最显著的核心部分就是具备较复杂的古礼系统和较为明确的礼仪活动,是中华文明进入古国时代重要的标志和重要源头之一。

  红山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教授在主题发言中谈到,通过对红山文化牛河梁大型祭祀遗址二十余年的发掘、研究和学术观察,红山文化的先民在原始信仰、原始宗教和古礼祭祀以及朴素的巫神观念,已构成具有相当严谨的管理行为和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工,并通过发达的礼仪用具和仪轨设置,表现对礼制与秩序的诉求。

  辽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田广林教授在发言中强调,龙形器在红山文化中的成熟使用迹象表明,后世文献中反复表述的“以珑祷旱”记述,就是狩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过度的具体体现。其中敖汉草帽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红砂砾岩正冠石雕人像,就是史前这一时期神权社会向王权社会转换并踏入文明初始阶段的重要考古学实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