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赤岸神坛村:传承红色文化 发展红色旅游
2016-05-02 13:04:22 作者:张海滨 来源:金华日报 已浏览次
神坛,是义乌市赤岸镇一个不到200人的小山村,村子三面环山,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景色宜人。就在这个小山村里,走出了一文一武两位老红军——冯雪峰和冯志祥,他们也是义乌历史上仅有的从同一个村子里出去、胜利走过长征、走进新时代的老红军。
近年来,神坛村积极传承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一个红色文化传承和旅游基地。
跟着老红军重温长征精神
4月20日,记者走进神坛村,看到了一座红色文化展厅,里面主要摆放着与冯雪峰、冯志祥等相关的各种珍贵文稿、书籍和手稿。
冯雪峰,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及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
冯雪峰故居为二进三开间的四合院,中有天井,俗称“十间房”,天井里立着身穿中山装的冯雪峰半身铜像。管理故居的是冯雪峰的侄子冯潮忠,他管理故居30多年,只要有人慕名前来,他总会热情地领着参观,并免费讲解。冯潮忠说,红色旅游是村里的一块招牌,现在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青少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走出红色文化展厅,往右就是通往冯雪峰和冯志祥墓地的山路,这也是神坛村的文化长廊,主要通过故事、照片等历史资料来介绍革命先辈的光辉一生。文化长廊左侧展示冯志祥的革命一生,名为“永远的军人”,长廊右侧展示冯雪峰,名为“我的长征路”。
走过文化长廊是一条石子路,不远处就是冯雪峰墓地。冯雪峰生前致力于革命事业,曾有过死后与家人葬在一起的愿望。2003年,在冯雪峰诞辰100周年时,其骨灰回葬于这里。墓地很小,一块草坪上放着三块石头,成一“品”字,意其人品高尚。其中一块石头上面留有朱镕基的题词。
从冯雪峰墓上去,是一条游步道,名为“长征路”,全长1600米,将几处小山坡连在一起,一直通到村口下来。游客来到神坛村,都会走一遍“长征路”,重温红军精神。
“每逢陪同领导、朋友参观雪峰故居的时候,我总会被雪峰的先进事迹和不朽精神所感染。”赤岸镇社会事业办主任朱惠刚说,我觉得冯雪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意志非常值得我们所有共产党员学习。1927年,他在国共合作破裂,包括李大钊在内的一些革命先驱被国民党残暴杀害,还有一些共产党员面对白色恐怖摇摆不定,甚至退党的时候,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革”期间,他惨遭迫害,甚至被开除党籍,但直到1966年,他在临终前仍满怀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希望能回到党组织怀抱。
精心打造红色旅游景区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近几年来,神坛村一直为此而努力。神坛村获得了义乌市环境卫生十佳村、2015年度金华市文化示范村、浙江省青少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2015年,村党支部也被评为五星基层党支部。
赤中片主任陈国亮说,神坛村环境优美,是一个风景宜人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慕名前来参观冯雪峰、冯志祥故居的人很多,神坛村已经成为赤岸西海旅游的一个亮点。现在村口正在建设西海乡村文化中心,这也是一个游客接待中心。
“神坛的过去是很穷的,父亲离开神坛的时候,村里只有7户人家。”冯雪峰的儿子冯夏熊说,神坛的未来充满希望。4月11日,金华市市长、义乌市市长等领导来到神坛村,考察指导神坛村的远景规划,必将有力地促进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