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早期文明:峙峪文化和峙峪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63年,在朔城区峙峪村北的黑驼山脚下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两万八千年,以出土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和大量的哺乳动物遗骨而著称。根据兽骨片的刻划痕迹来看,在文字发明以前,这很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数符号。另外,在这里还发现一件石镞,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武器,证明人类已发明了弓箭。在峙峪遗址还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化石,通过对枕骨化石特征的分析推断处峙峪人早于山顶洞人,晚于山西丁村人,距今至少有十万年的历史。在没有金属的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只能以石击石,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打击法。从峙峪遗址可以找到中国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用间接打击法制作的石器,表明当时人类打制小石片的技术有了新的提高。峙峪人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打制出数以万计小巧玲珑的石器。如尖状器、刮削器和雕刻器等。尖状器用于剥割兽皮,采集根茎;刮削器主要用于刮削兽皮,切割兽肉,有圆形、盘形、凹形、凸形、双边刃、单边刃等类型。峙峪器型较小,加工精细,并有一些进步的特征,如成型的楔形石核、斧形小石刀和石镞。

 

  斧形小石刀外形酷似斧头,用半透明水晶制成,弧形刃口宽约3厘米,两平肩之间有短柄突出,峙峪人可能把这种小石刀镶嵌在木柄或骨柄上制成复合工作来使用。这种工具具有刃口锋利、便于把握、轻便灵活等特点,充分显示了峙峪人文化的进步。

 

  石镞是用薄而长的燧石石片制成的,尖端锋利并有初具形状的铤,可以捆绑木杆制成实用的弓箭。弓箭这种先进而精美的细武器的发明,正是峙峪人狩猎水平空前提高的标志。弓箭具有射程远、速度快、命中率高、危险性小等优点。弓箭的发明大大加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肉食来源,而且为家畜饲养或畜牧业的出现打下基础。

 

  峙峪遗址中出土的还有投掷武器——石器。随着大气环境变得干冷,周围的森林、草原植物萎缩,狩猎经济变得格外重要。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冒险成群结队依靠集体力量去捕获那些硕大凶猛的食草、食肉类哺乳动物。作为捕获大型动物的石核长期被广泛使用。根据已出土的峙峪动物化石来判断,峙峪人捕获的动物主要有蒙古野马、野驴、羚羊、水牛等,其中出土最多的哺乳动物化石是野马和野驴,因而峙峪人又称之为“猎马人”。

 

  随着生产力提高,峙峪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从峙峪遗址中出土了不少与皮革加工有关的细石器,表明当时峙峪人已经学会用兽皮缝制衣服,用来御寒和保护自己的身体。从出土的石墨装饰品来看,有钻孔和摩擦的痕迹,既表明峙峪人生产技术的进步,又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原始审美情趣。数百件骨片的表面,分布着刻画的道痕,表明峙峪人不仅已掌握了简单的数量概念,而且开始创作原始的雕刻艺术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