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让文物成为深圳的“金色名片”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表示,涉及文物的国务院会议和工作指导意见密集推出,足见政府对文物事业,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其中明确涉及“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以及政府支持。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建设和发展都进入高速增长期,博物馆将成为所有国际大都市的标配。”阎焰说:“英国伦敦有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有罗浮宫美术馆和集美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有克里姆林宫、美国纽约有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很多国际都市的重量级博物馆都不止一座。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去年为纽约创造9.46亿美元旅游收入,由此不难发现,博物馆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巨大。”

  阎焰介绍说,望野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2012年,在深圳市委宣传部、龙华新区管委会和深圳市文物局的支持下,迁至龙华新区龙华文化艺术中心。开馆后至今,累计免费接待了超过10万人次的社会观众。“我们根据政府文化设施给市民最大提供开放时间的原则,除周一闭馆外,全年无休。除接待国内观众外,还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地的研究机构、大学院所的专业研究学者。同时,博物馆还接待大量的海外专业收藏和教育研究机构的参学团。除了参观,还协助不少机构交流学术知识,让博物馆馆藏为海内外学界关注和使用,这其中还包括近期为CCTV纪录片提供专业的学术顾问服务等。”阎焰说。

  “除了展览,望野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管理和保护也始终依条例行事。”阎焰介绍,2014年,经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望野博物馆馆藏申报鉴定的文物,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32件(套),二级文物60件(套)、三级文物61件(套)。“这已经达到一个中等国有博物馆的水平。”阎焰说:“正是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望野博物馆才能在深圳取得如此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博物馆目前仍存在馆舍面积小、库房条件差、运营费用局促等难题。我们希望响应政府的号召,在获得各方支持之余,建立、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同时拓宽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和文创产品开发的渠道,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为深圳的文物事业做贡献。”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