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古村落每一处都充满惊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弄蜿蜒,阡陌纵横,木雕砖刻,移步换景,砖瓦栋梁异彩纷呈,黑白分明的徽派建筑风格古厅古屋遍布全村,每座古建筑的门面上都镶嵌着数以千计的砖雕……寺平村的石子小路上,海外名校学子们悠闲地感受、融入,黑白分明的“中国最美砖雕民居”寺平古村向学子们展示着金华“百工之乡”的雕梁画栋,生动诠释着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能够推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的荣幸”

 

  戴氏义祠、崇厚堂、崇德堂、百顺堂、敦睦堂……昨天,围绕七星伴月的乡间小道,来自英国的外籍顾问朱利安花了近5个小时、分两批向海外学子介绍寺平古村建筑。走访过程中,他不时停下脚步,对每座厅堂建筑、门墙雕花进行讲解。

 

  “在西方,说起中国,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精巧建筑。今天参观了寺平的传统建筑,果然名不虚传。”德国女孩史茉莉时而拿起相机拍摄,用笔构图备注,对讲解内容进行录音,时而向朱利安提问了解细节。

 

  志愿者陈晨用手机全程录音朱利安的讲解。“很难想象,朱利安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了解到这种程度。”

 

  朱利安说,寺平古村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精美绝伦的砖雕和错落迂回的水系,而是当地人闲适静谧的乡村生活和友好热情。为了昨天的讲解,他至少到寺平村考察走访了6次。

 

  “中国古建筑不仅体现了百工之美,更多的是文化融入。”朱利安认为,寺平砖雕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不仅在于巧夺天工的工艺,更在于每幅雕刻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比如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九狮抢球。“我特别愿意把中国文化与外国朋友沟通交流,能够推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的荣幸。”

 

  “它们将融入到我今后的建筑设计中”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行程中,英国小伙乔纳森手里的相机就没停过。他发现,“福、禄、寿、禧”四个字常常出现在建筑中,这在中国代表着有福、如意、高寿、和睦,“中国古建筑将建筑工艺与寓意完美融合,多了一丝人情味”。

 

  英国女孩凯伦说,寺平村古建筑的一墙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给人立体感观的冲击与震撼,虽然也很漂亮,却少了中国古建筑的神秘。”

 

  “寺平古建筑极具中国特色,它们有很强的画面感,砖雕、屋檐都很精美。中国建筑善于使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房屋主体被阳光照射展现为暖色调,而屋檐部分则多为阴影冷色调,冷暖结合具有强烈对比美感。”罗马尼亚女孩劳拉打算做一部宣传片,把寺平古建筑在国内展示。

 

  印度学子查德丽卡是一名建筑师。她认为,中国古建筑融合了书法、剪纸、雕刻等传统艺术的细节。“走进寺平村的古建筑,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前后串联的庭院让每处建筑都充满惊喜。”她表示,中国建筑博大精深,为其带去奇妙的设计灵感。“我把这些建筑画下来,做好批注,它们将融入到我今后的建筑设计中。”

 

  美国女孩用素描展示古村之美

 

  在不关风云亭边的老屋外,美国女孩马瑞娜静静地用笔画出了寺平村的美景。在这个被志愿者称为“微笑天使”的女孩看来,寺平的每座建筑都有不同的美,这个古老的村庄处处都是故事。“我想用手里的笔画下金华的风景,记下金华的故事,这会是永远的回忆。”

 

  不到1小时,马瑞娜就完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她合上本子,帮一旁的村民吴小英奶奶做起了手工活。吴小英说,平常村里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村民们也很习惯外人进村。但像这次来了那么多外国人,同吃同住21天,还真是特别。这些天,这些外国姑娘小伙每天在村里来来往往,常有人会坐下看她做手工或者就陪她坐坐,日子热闹了不少。“虽然讲话听不懂,但我很喜欢他们,就像自家孙子孙女一样。”

 

  说着,奶奶拿出一篮水果,不停地说着“吃,吃,吃”。马瑞娜点头接过一个橘子,剥开,分给奶奶一半,笑得特别甜。“在美国,我的奶奶也像这个寺平奶奶一样,让我们多吃点、多吃点。”她说,在这里,感觉就和在家一样,每个人都友好亲切,把她当做自家人,这也是她渐渐爱上这个金华小村的原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