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可移动文物普查 我市又发现不少好宝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住在大渡口九宫庙的市民,大概都不清楚,清朝这里曾有一个叫“三皇会”的帮会活动过。而证据,就是今年在大渡口文管所,九宫庙街道办事处里发现的一块光绪二十五年的石碑!

 

      而这仅是今年重庆各区县文物部门,在进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的新发现之一。记者从市文委博物馆处了解到,目前已经有14个区县(其中主城区4个),基本已全面完成文物普查认定和数据登录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发现。

 

      清朝跳磴镇有帮会义举发米

 

      今年上半年,在九宫庙街道办事处里发现的一块光绪二十五年的石碑,证明清朝这里曾有一个叫“三皇会”的帮会活动过,上面有约40余人的名单。大渡口文管所所长李国洪说,这一帮会很可能是当时的民众为自保而形成的组织。

 

      也在2015年,大渡口文管所在跳蹬镇发现一块“济米义渡碑”,证明清代在大渡口,有一个专门为老百姓捐款,分发米粮的组织。李国洪说,“义渡”这个碑,本来就和大渡口的名字来源有关,也就是说这块石碑是大渡口的名字来源实物证明。

 

      张之洞亲笔书函要冰冻才能翻开

 

      大渡口区此次普查过程中的发现,还包括清代重臣张之洞的亲笔书函。其中《江夏县志》(清同治八年刊本)是汉阳铁厂收藏、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传世志书。对此,市图书馆研究院王志昆说,该书与抗战时期“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图书馆目录以及扉页“汉阳铁厂藏书楼印”互为印证,是研究“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在大渡口建厂初期藏书源流的珍贵史料。

 

      李国洪说,当时发现时,这些古籍被堆积在档案馆的角落中。在修复时,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外加冰柜冰冻一天,然后才能一页页完全翻开。

 

      巴南找到珍贵汉代灰陶甗

 

      巴南文管所在这次普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汉代灰陶甗,是汉代贵族专门殉葬所用。

 

      巴南文管所普查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汉代灰陶甗,长约27厘米,宽10.8厘米。在现实中没有用途,却是汉代贵族专门殉葬所用,模仿的是当时青铜器的造型。巴南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该文物在巴南区属首见,主城区内亦属罕见器物。

 

      这些新宝贝怎么办

 

      这次文物普查中,也并非所有文管所都有新发现。以主城区为例,江北文管所、九龙坡文管所这两家完成了文物普查认定和数据登录的文管所,都暂时没有突破性的新发现。

 

      记者从市博物馆处了解到,目前重庆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整体全面转入文物信息采集登录阶段,即为这些文物“上户口”。

 

      记者了解到,如巴南、大渡口这些被发现的新文物宝贝,要么归所属单位妥善保管,要么成为馆藏文物,今后在举办文物展览时将正式和市民见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