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红旗渠启动申遗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昨日19时,记者从林州市宣传部门获悉,日前,林州市召开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动员会,标志着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红旗渠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之渠”和“幸福渠”。

      从8月7日起,林州市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该次申遗范围以红旗渠总干渠为申报保护范围,即从渠首到分水岭段,全长70公里。

      林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让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而且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提升,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发展者,永葆红旗渠精神的青春与活力!

      另外,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方面有望更好地保护红旗渠,进一步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及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市民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

      截至目前,我国共计有世界文化遗产48处,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的51处。其中河南有五处,分别是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以及丝绸之路。

      50年前,面对“旱魃为虐”的生存环境,林县(现为林州市)30万干部及群众选择“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巅,用勤劳的双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696.2万立方米,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一条人工天河。

      红旗渠精神为林州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人们饮水吃饭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上世纪80年代,十万建设大军开始走出太行山,修建了一座座知名建筑,如北京的鸟巢、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建筑业成了林州一张闪亮的名片。

      今年是红旗渠通水50周年。4月3日,本报推出32个版面的红旗渠通水50周年特刊。

      红旗渠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品格是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它根植于中原沃土,与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