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实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相统一

  8月5日,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武义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暨军民强调,要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追求和担当,做历史文脉的薪火传人,实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为“两美”金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市委副书记陶诚华主持会议,市委常委、武义县委书记钟关华,副市长祝伦根,市政府秘书长周剑敏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俞源乡俞源村和桃溪镇陶村。武义县、兰溪市、浦江县和市建设局、旅游局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暨军民指出,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是为后代留住乡愁的需要,是打造“美丽乡村”金名片的需要,是加快推进后发地区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在拉开了全面保护利用的序幕、保护了一批重点村庄、走出了利用富民新路、探索了保护利用机制。

  暨军民强调,要精心规划,树好标杆。以保护历史遗存、文化根脉、情感归宿、精神家园的历史担当和精神境界,准确把握主题定位,制订实施多规融合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综合性规划,深入挖掘自然生态型、建筑价值型、传统技艺型、商埠驿站型、宗族集聚型等不同历史文化村落的独特气质个性,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保护利用模式。要科学实施,打造精品。根据婺派建筑特色,精心修复传统风貌,加大古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视自然环境美化绿化彩化,恢复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完整环境系统,并加快休闲旅游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培育开发,进一步丰富具有参与性、体验性的文化节庆和旅游产品,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强化保障,常抓不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加强资金保障,通过政府激励、社会投资、村民自筹和向上争取多种渠道,形成可持续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投入机制;加强制度保障,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村落文化、民俗、农耕、生态、旅游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建立规划、保护、利用、管理一整套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制度。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