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邹埠村:一卷炒货经的全民致富传奇

1116021741_14376399895061n.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村民住宅。

 

1116021741_14376400193741n.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学生孟祥威介绍他的红枫温室育苗基地

 

    邳州市邹庄镇是全国有名的“炒货之乡”,邹埠村作为邹庄镇以炒货起家的村子,不仅实现了全村炒货的规模化作业,而且扩大到全国各地,北上南下,东进西展,铺展出一卷锐意进取、民富村强的华丽篇章。因此,以干炒业为村域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邹埠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实际行动,演绎出一部乡村蝶变的行商传奇。

 

    炒货生意:传统工艺继承与现代理念发展

 

    花生、瓜子、杏仁、腰果、栗子、核桃……这些不起眼的休闲食品,已经成为组成邹庄镇邹埠村民富村强的致富因子。

 

    在有些人看来,这不过是传统工艺在商业化大潮中的流变与挣扎,是乡村经济在农耕文明与工业化文明之间寻求的生存夹缝。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就是,它是邹庄镇邹埠村的“摇钱树”——邹埠村的一辆辆汽车,一幢幢楼房,甚至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坐拥百万、千万资产的村民,皆源于此。

 

    据了解,邹埠村的干炒业很少局限于当地,而是散布于全国各大城市。杭州、宁波、嘉兴、西安、上海、河北、湖南……邹埠村的“炒民”们或者携家带眷,或者孤身一人,行走在全国各地,种下属于自己的财富梦。

 

    期年之后,他们带着财富,带着回馈乡里的热忱,带着帮助更多村民致富的理念,衣锦还乡。久而久之,邹埠村的干炒业已经形成了全村经营的规模化格局,而村委也以此为契机,科学规划,及时引导,形成村富民强的大好局面。

 

    对于邹埠村干炒业的发展脉络,至少可以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

 

    “当时村里只有十几户村民外出做炒货,” 邹埠村一位老人回忆,“后来因为这部分村民在外面也算是小有成就,于是就亲戚带亲戚、朋友帮朋友,大家一起结伴闯荡。如果没有第一批村民的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邹埠村发展不到今天。”

 

    据统计,1995年以后,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做炒货生意。在邹埠村所属的邹庄镇,经营炒货生意的村民遍布全国一百多个大中城市,年创收10多亿元,其中资产过百万的“炒货大户”有200多个,而邹埠村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邹埠村村民虽然经营的是传统工艺行业,但是他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以发展完善的理念给予推进,从采用简单的锅铲到引入先进的机器,从使用炒沙到改为食盐,从简单的瓜子、花生到美国核桃、巴西松子,邹埠村村民始终以对接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理念,将炒货生意做到了极致。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