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提前2年完成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
2015-07-19 21:33:59 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已浏览次
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至2014年5月,普查认定工作比江苏省文物局规定的时间提前7个月率先全面完成;至2014年12月31日,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全面完成,全市124家地市属及以下国有收藏单位,共登录藏品总数64399件/套,实际数量174410件(此数据不包含全国古籍普查的古籍数据)。是首个全面完成普查信息平台数据录入工作的地级市。
素有东南收藏重镇之称的苏州,拥有相当丰厚的可移动文物资源。
“普查主要工作的完成时间较国家确定的普查时间提前了2年。这主要是基于对普查工作基础的客观分析,包括苏州的专家资源相对丰富、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可移动文物收藏调研情况良好等。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时间有了合理预判,并科学落实在普查路径和工作方法上。”苏州市普查办负责人漆跃文表示。
提高普查执行力 保证普查高效率
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普查人员。“苏州市普查办从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就树立了‘组织培训、建立普查人员联络机制、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 漆跃文说。
在普查启动阶段,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让市领导和普查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对普查工作有概念;召开普查工作动员会,以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可移动文物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关系为要点,详细解读普查实施方案,使普查人员进一步明确普查各项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建立了普查人员联络机制,加强了市县级普查办与普查员的联系,并将普查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大普查支援。
文物认定工作是文物数据采集登录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文物普查数据质量和科学性的前提。2013年12月,苏州市普查办成立文物认定专家组,提前启动对文物进行认定工作。专家组由九位富有文物鉴定经验的专家组成,其中五位是苏州市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成员,主要鉴定方向为书画、瓷器、玉器和杂项。另根据普查调查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新增了明清家具、古代碑刻、古籍版本等方面的四位鉴定专家。
“苏州普查的采集登录工作提前顺利完成,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普查人员的执行力决定的。”漆跃文说。
“苏州市上报有文物收藏或文物遗存的非文博系统收藏国有单位,多隶属于教育、园林、卫生、旅游等部门,这应该是苏州的一大特点。” 漆跃文说。例如,针对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狮子林管理处、网师园管理处等七家国有收藏单位,苏州市普查办则会同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协作开展了全市园林系统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和一对一上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条线领导重视、基层单位积极响应,普查工作专人负责的普查工作氛围。
为了全面掌握登录工作进度,苏州市普查办还制作了《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平台进度表》,每半个月更新一次,通过进度表实时更新,不仅可以全面反映苏州市各国有单位信息平台登录上报的进程,还可形成各区域、各单位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竞赛的良好氛围,且有利于根据信息上报的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落后单位加快速度开展信息采集和数据登录,从而实现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均衡开展。
文物认定,一件也不能少
文物认定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重点工作,工作任务是对各单位自查上报的疑似文物根据文物认定标准和规范进行甄别,并确认文物身份。
“其实,在文物认定正式开始前,市普查办对所有非文博系统单位收藏具体情况进行了二次调查和核实,分类统计汇总各非文博系统收藏单位藏品的类别和数量,查漏补缺。” 漆跃文介绍说。进行二次调查是依据普查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的创新性工作举措,通过这项工作,使普查办掌握了更准确完整的待认定文物信息,为文物现场认定工作预设了提前量,也使专家组在进行文物认定前已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的文物认定工作采取分步认定的方法,从县市开始,再至市辖各区。根本的思路是:面上无遗漏、重点难点灵活应对,点面结合有效推进认定工作。”漆跃文说。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普查办组织文物认定专家组先后赴太仓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常熟市、吴江区、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及市属国有单位开展工作,对全市范围内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的文物收藏和文物遗存进行了逐一认定登记。
苏州市留园管理处是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下辖留园和艺圃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反馈收藏文物丰富繁多,且多为陈设使用。
“针对类似留园这样的文物认定工作重点单位,我们适当调整普查工作方法和工作节奏。市普查办组织八位专家,选择游客相对较少的早晚时段,分成家具组、库房组、石刻碑帖组对其进行重点认定。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专家组进入园内每处厅堂,对每套每件家具都进行了认定,并填写《文物登记卡》鉴定意见。留园管理处库房内存放有大量的瓷质和紫砂花盆、木质家具、瓷鼓凳等疑似文物,数量庞杂,专家们对其进行了逐一认定,并进行了有序的归类和分放,以便于更妥善的保护和管理。此外,石刻碑帖组两位专家也访遍了园内的各个角落,对历代碑刻、书条石进行了专门登记和认定。” 漆跃文说。“苏州市第五中学上报有家具、石刻、铜钟、近现代生活用品等文物60件,另反馈有古籍11104册,也是此次文物认定工作的重点单位之一。市文物认定专家组对其古籍之外的文物进行认定之后,又专门组织两位古籍专家,用时两天,对第五中学的11104册古籍进行了专项认定工作。”
普及文物收藏知识,提升文物保护专业素养
文物普查的工作过程同时也文物知识宣传和普及的过程,文物普查工作绝非单纯数据调查,也是在培植文物保护的自觉性。
“在文物认定阶段,普查办工作人员和专家们借文物认定之机,主动向各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文物传授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帮助分析本单位收藏文物的价值意义,并就未来的保管利用提出相关专业建议。” 漆跃文说。“苏州普查的专家组在姑苏饭店进行现场文物认定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幅书画《亚明云来图》因液态干燥剂翻倒而导致画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亟待重新装裱和妥善保护。专家们非常重视,对姑苏饭店相关领导阐述了对该幅书画立即进行重新装裱修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主动帮忙联系书画保护专家,提出文物藏品管理保护建议。”在普查文物认定工作期间,市普查办还将“江苏省古籍收藏单位申报评定程序”信息提供给普查中新了解到的古籍收藏单位,帮助他们了解古籍保护动态,为逐步提升古籍保护水平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普查成果丰硕,尽显历史厚重
2014年5月,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工作圆满完成,105个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收藏的5448件/套文物得到认定确认。特别是各区、县(市)新认定文物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承载着各时期历史典故和名人事迹,反映了当地历史岁月的变迁。
太仓市新认定文物中书画部分以唐云、谢稚柳、朱屺瞻、宋文治等近现代名人作品为主,尤以太仓籍书画名家朱屺瞻、宋文治两位先生所作精品为多。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藏《汉书评林》,乃明万历九年(1581)年刻本,共40册100卷,版分上下两节,上窄下宽,上刻诸家评语,开本阔朗,镌刻精工该书是明多色套印本之鼻祖凌稚隆(凌蒙初叔父)亲自辑校的一部历史评论和阐释《史记》的集大成之作;常熟市新认定文物其中一件为石梅小学藏《汲古阁大石盆》,乃明末藏书家、刻书家毛子晋所建汲古阁已知所留下的唯一建筑证物;常熟理工学院收藏古籍1720套/14236册,其中古籍善本126种,例如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沧溟先生集》,共30卷,明李攀龙撰,张弘道校,王世贞刻本,附录1卷,10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16册,十分难得;昆山华夏周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藏清雍正十年(1732)《禅堂遗盋记》,此碑记录了全福寺自宋至清的演变史,是周庄千年水乡古镇的重要见证。
5月18日至6月29日,我们从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中精选了17家国有单位藏品100余件(套)在苏州博物馆了举办“吴珍撷萃——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精品特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