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塘,一段被遗忘又被守望的繁华
沿着上塘高架向北,接近高速收费站的地方,那里总是热闹无比。这里的农副产品被运往这个城市甚至省内的各个地方。
很多杭州人都笼统地把这里叫做勾庄或良渚,稍微严谨些的会说,那里是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不过,很少有人能说出这个地方确切的地名。
行宫塘村,听这个名字,隐隐能感觉到几分皇家式的贵气。而对照着周围每日川流不息的物流运输,这里明明就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地方。
行宫塘村究竟有什么故事,在杭州的北隅,是否埋藏着被我们遗忘的过往繁华?
行宫塘,一个皇帝赐名的地方
即便是行宫塘村的村民,也很少有人能说出“行宫塘”这个名字的由来。他们大多也只知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名字,只有少数上年纪的人能说出,这个名字大概是和宋高宗有关系。
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也留有行宫塘的影子。据《浙江名村考》记载:行宫塘据传为皇帝赐名,有着深远的历史含义。
因为皇帝而改了地名,这在历史上并不稀奇,比如,留下镇就有“西溪且留下”的典故;灵隐寺里挂着“云林禅寺”的牌匾,也是因为康熙皇帝御笔亲书时写错了字,才将错就错地赐了个“别名”。
那么,行宫塘呢?它和皇帝的关系究竟如何?为此,我们咨询了文史专家丁云川。
丁云川对于行宫塘的由来有过专门研究,从最初的偶遇到精心的考证,他越发觉得行宫塘的珍贵——原来,这里曾是宋高宗赵构寻花的必经之路。
这里曾经建有南宋皇帝的行宫
中国历史上有才情的皇帝不少,北宋时期的宋徽宗赵佶算是其中之一,他是古代帝王中少有的艺术天才,而且是全才。尤其是他的瘦金体,独步天下,在中国书法史上赫赫有名。
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赵构是徽宗的第九子,身上也遗传了父亲的才情。颇好风雅的赵构在每年开春之时,都要去赏牡丹。而当时杭州最负盛名的赏牡丹胜地就在东塘普宁村普宁寺(建于吴越国时期,为当时很有名的寺庙),距离现在的行宫塘不远。
当时要从临安府南宋皇城(也就是现在凤凰山东麓一带)出发到普宁寺,可不如现在方便,皇族的车驾要赶差不多一天的路,才能到达。一天的车马劳顿,南宋皇族贵戚们都需要一个安稳舒适的地方休整一下。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赵构就在现在行宫塘村一带建造了一座行宫,作为出游的落脚点。
于是,每年牡丹花开之时,赵构便乘坐龙辇,带着浩浩荡荡的皇亲队伍来到这里,享受踏青的乐趣。
南宋时期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如今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做生意的人们肯定想不到,在800多年前,这里也是杭州城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南宋时期,行宫塘一带,来自上河、塘栖、丁山河等地的农民,将葱、芹菜、大蒜、老姜、螺蛳、河虾等,运到这里来交易,渐渐形成气候之后,这里便成为一个“露水集市”。
“露水集市”能够为南宋皇族的行宫生活提供很好的生活基础,这也成为行宫塘成为“行宫塘”的原因之一。也因为“露水集市”和行宫的相继出现,行宫塘这块区域成为当时京畿附近一个极有名的去处。
转眼800多年过去了,今时今日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远非当年的“露水集市”所能比拟。然而,历史有趣的巧合却能惹人遐想:尘封许久的“露水集市”是如何再现辉煌的?
古老“露水集市”的 新守望者
大多数人都知道现在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热闹,货源充足而且丰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因为在那里有一条目前杭州地区最大且唯一集粮食、糖类、盐类、水产、冷冻食品、蔬菜水果、油类产品等于一身的现代化铁路专用线。也正是这条专用线,让以前的“露水集市”正式苏醒。
天还蒙蒙亮,铁路行宫塘站职工沈超就已经到岗了,这里离他家足足有两小时的车程。在这个远离城市核心区的地方,他和十多个兄弟已经扎根十年,看着这里从一片荒野,一点点地变成现在的兴旺模样。
2008年,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业,行宫塘也随之逐渐恢复了生机,从全国各处运来的货物越来越多,而在这里打拼的人也越来越多。沈超说,自从物流中心建好,站里的货运量就已经越来越大了,整个行宫塘区域也从原来很冷清的一个地方,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对于自己车站站名的由来,沈超和兄弟们都能说上一些。“很多人来我们这里都会问起站名的典故,在这里待那么久,我们当然也知道一点,这里曾经是多繁华的地方啊。”沈超说。
繁华也需要有人守望,沈超做的就是一个安静的守望者。他最精通铁路天窗期维修范围图上作业,然而,几乎没有人看得到铁路工人在天窗期工作的场景,更不会有人知道,还有一个能在纸上将天窗期作业中各道岔点位、线路走向标注得天衣无缝的人。
而对于沈超本人来说,十年守望,行宫塘已经是他的第二个家了,无论是那个村子,还是这个车站。
“十年,真的变化太大了。”一列货车刚进站,沈超站在站台上,手里拿着指挥旗,望着专用线方向,突然说了一句。
专用线那头,卸货、分装、散货的生意人们正开始一天的忙碌,续写着行宫塘前所未有的繁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