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区老建筑中西合璧现存300余处规模全省罕见
2015-07-06 09:58:44 作者:王舒 来源:温州日报 已浏览次
漫步在老城区,低调隐藏于弄堂小巷中的各座中西合璧风格的老建筑总会吸引着你的目光。从外观上来看,他们既有中国传统的庭院格局,又有西式的门窗,罗马柱,一中一西,竟在这些老建筑身上结合得如此和谐美好。
漫步在老城区,低调隐藏于弄堂小巷中的各座中西合璧风格的老建筑总会吸引着你的目光。从外观上来看,他们既有中国传统的庭院格局,又有西式的门窗,罗马柱,一中一西,竟在这些老建筑身上结合得如此和谐美好。
据我市文保部门统计,目前温州城区被列入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名单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有100余处。此外,未被列入上述名单,但普查登记在册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有200余处。
“温州的中西合璧建筑大多建于晚清至民国时期,数量之多在全省也是罕见。”在温州市文保所副所长、古建筑专家黄培量看来,省内宁波、绍兴等地历史街区内也有很多古建筑,但都是以清代的为主。而温州历史街区内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以民国时期的比例多一些,年代上和风格上的差异,让这些建筑成为温州的“瑰宝”之一。
据黄培量介绍,自1876年温州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温州建筑就深受上海十里洋场影响,间接地接受了西方建筑文化的辐射。“最初采用中西合璧风格来造楼的为洋行、钱庄等商业建筑,如宝大商行、康乐坊的亚细亚煤油公司、四营堂巷的益康钱庄等。”
短短的晏公殿巷,保留着中国银行温州支行旧址、宝大商行等近代商业建筑。“中国银行温州支行旧址、宝大商行虽然都是西式风格的房子,但他们属于两种近代建筑风格。”黄培量告诉记者,中国银行温州支行旧址的外立面,装饰图形是简洁明快的几何线型与图案,属于装饰艺术派风格,而宝大商行属于中华巴洛克式风格,装饰上更显繁缛。
商业建筑的洋气时髦,也直接影响了那个时期民众的审美情趣。普通老百姓也开始纷纷效仿,用这种风格来建造民居。其中,最为出名的当为鹿城区七枫巷60号的胡宅。这里曾是原国民党第二军团司令、蒋介石曾经的侍卫长胡炘的居所,胡宅的建筑立面为西方巴洛克式夹带哥特式装饰风格,是当时温州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这也是二十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建筑风格。此外,位于广场路军装局12号的岳宅,虽然是晚清所建,但也用上了西式拱券窗套装饰。还有瓦市殿巷的厉宅也有西式拱券窗套,并在布局上因场地情况自由布置,在灵活性上较清代民居有了很大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近代建筑的外立面弥漫着浓郁的西式风情,但内部大多还是传统的中式建筑布局。“这样设计在建造时间和成本上要明显少于全部采用西方建筑材料。”据黄培良介绍,这和当时温州缺乏工业化生产的钢筋、水泥、玻璃等材料有关,要使用这些建材,唯一的途径是从上海输入。为了节省成本,才采用了这种“外西内中”的方式。此外,如西方建筑常用的金属、面砖、马赛克等装饰材料,因为成本因素,也被温州人改成了常见的水刷石等。“这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温州商人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又思想灵活,懂得变通。”黄培良说。
每一处历史建筑都是一段凝固的记忆。而温州城区这些成批成片中西合璧的老建筑,则是温州百年历史记忆的见证者。“被列入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名册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可以得到相应的修缮、保护,而未被列入其中的那些老房子的保护整治同样重要。”黄培良认为,目前大多数这样的老建筑里还有住户生活,整治应遵从“修旧如旧”原则,注重建筑外立面和本身结构的保护,最大程度上维持还原老温州的风貌。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