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泥塑木雕石刻马头墙泰顺深山老屋雅致韵味长

      村庄前方是一片广阔的田垟,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村中而过,溪流上架着多座桥梁,村庄中散落着几十座古建筑,有的单一分布,有的则四五座紧挨,最为集中、规模分布的是古民桥附近的清代古建筑,这儿的古民居依山就势而建,建筑风格造型各异,有平面一字形、“凹”字形等,各座门楼造型别致,尤其是石门楼周氏大宅,建筑布局讲究,建造精致,建筑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融合了川西和闽北建筑风格,在现存的民居中品位较高,保存极为完好。

      这里就是泰顺县雅阳镇百福岩村,当你走进村庄,看到建筑上彩绘、泥塑、木雕、石雕等精湛工艺的完美运用,而且还有马头墙等迥异的建筑风格,肯定很难想象此时身处在泰顺大山深处。

      百福岩村,是位于雅阳镇内的一个行政村,全村有近400多户,是雅阳镇域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村,也是一个多姓共居的古村落,其中周氏繁衍最盛,且民居密集,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区域,如今村中保存完好,并集中分布的古代民居建筑就是周氏先人所建,这些古建筑一部分沿后山脚建造,坐落在溪谷地上,如周氏宗祠、长尾厝、石门楼、旗杆底等,呈一字形横向排列。另一部分则沿山坳顺山势建造,呈纵向一字形排列,如中央厝、顶头厝等,建筑高低错落有致,颇具特色。

      “我是周氏第十一代后裔,从小就生长在这大屋里,以前一座房子7户人家就一个大灶台上烧饭。”热心村民周方银带着记者去参观了他的祖屋——中央厝。只见中央厝的门楼匾额云“视履考祥”,楹联曰:“智水仁山环吉第,祥云紫气拥华门。”门楼为歇山屋顶,整体风格轻扬飘逸,与门楼相连的院墙两肩曲线优美,具有闽北建筑风格。

      入门楼,是平坦宽广的道坦,道坦中央是一条用石头拼接的人行道,人行道直通正房中堂。此建筑为“一”字形民居建筑,正房九开间,歇山顶,清水脊,正房后面设两个厨房,建有防火山墙。周方银介绍,老房子已无人居住,去年泰顺政府部门拨款开始对有破损的构件进行了修缮,而且还计划对古民居内个别建了现代砖水泥结构的新房子进行拆除。

      与中央厝紧邻并相通的石门楼,也是村中最有气势的古民居,此楼为正房九开间和厢房六开间,在石门楼的厝门楼,只见地面用块石铺地,围合成半月形;门楼主体框架用条石构造,上有一匾:“绿绕青来”;门楼墙身施有彩绘、泥塑。

      在厢房与正房之间设的走廊通道上,走廊两边均设花式栏杆,栏杆心子部分用棂条拼装着“寿、喜”等吉祥图纹,构造富有浓厚的川西建筑风格。而村内的周氏宗祠,这座清咸丰癸丑三年建造的建筑,依然完美,门楼西边墙体上段有彩绘“花、鸟”等吉祥图纹,精致、吉祥!除了保存完好的几十座古民居,村内还有古井、名木古树及省级文保单位林一牧墓,始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墓葬建筑面积约384平方米,长29.6米,宽13米,此墓为三合土和青石筑成,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古墓葬,也为此古村落增添了几分神秘。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