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余种民间艺术 恩阳古镇展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精彩的川剧变脸、吐火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文化遗产,相约古镇”6月13日,由巴中市文广新局、恩阳区宣传部主办,巴中市文物局、文化馆、恩阳区文广新局承办的第10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在恩阳古镇拉开帷幕。

 

  活动当天,古镇人山人海,平日里很少见到的尹家飞龙、玉山花鼓、青木灯戏、群乐二胡、傩戏傩技等15种富有巴中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在恩阳古镇汇集,此外,还有木雕草编、石刻泥塑、篆刻陶俑 等近10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也在古镇街头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展示。

 

  现场


  民俗表演展示地方特色


  传统表演:200余年“尹家飞龙”面世

 

  当天上午9点活动开幕,整个古镇顿时沸腾起来。“期待这一刻太久了!”恩阳古镇的居民们纷纷感叹,非常期待一年一次的“文化遗产日”活动。而今年的活动,巴中市文广新局特别挖掘了恩阳本土的“尹家飞龙”传统表演。因传统的舞龙是九节,需九人齐舞,而在恩阳尹家,通过200余年的传承与改编,他们三人舞动五节“飞龙”。挥动龙头的人以踏脚为号,引导其他人进行滚龙抱柱、黄龙穿裆、黄龙缠腰、三阶跳坝、翻身脱皮等技巧表演。

 

  据耍飞龙的尹师傅介绍,因传统的九节龙身躯庞大,对舞台和人力都有很大的限制,为了适应舞台和表演,“尹家飞龙”让传统的九节龙变身五节。但值得一提的是,五节“飞龙”只有三人操控,三人舞动五节龙身,无论是团队协作还是体力耗费,对舞龙人都是一种挑战。

 

  特色表演:传统傩戏演出震惊全场

 

  在当天的15个传统民俗技艺表演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数“玉山傩戏、傩技”,也就是传说的“端公戏”念咒巫术表演。这是一种在民间祭祀仪式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超自然”神秘戏法,广泛流传.于湖北、江西、安徽、四川、贵州一带。

 

  当天玉山镇的几名傩师表演的节目便是“钳耙齿”和“望坛吊镀”。傩师将烧的通红的铁质耙齿从火炉中掏出,然后放于瓦片上,一边念咒语一边花圈,最后喷一小口水雾,将滚烫的耙齿钳于嘴中,几秒后扔到台下,让观众浇水于耙齿上,发出吱吱声,并冒出大量水蒸气。

 

  这样的情景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更不可思议的便是“望坛吊镀”,一坛冷水,在傩师的咒语和比划下,水竟然沸腾了”。

 

  据《说文解字》云:“端”者,首也;“公”是古人对“能人”的尊称。端公,意思就是能通神灵的有智慧的领头人。端公文化,即傩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原始、神秘的色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

 

  传承


  技艺后继乏人 技师免费收徒

 

  传统民俗技艺虽然能勾起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但这些技艺却大都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困境。

 

  据了解,当天民俗汇演现场,玉井唢呐、青木川北灯戏、玉山花鼓等众多传统技师都感叹,没有徒弟,也没有收到徒弟。

 

  “儿子在外务工,看不上这份敲敲打打的‘苦差事’”,表演玉山花鼓的老师傅称,自己已年过六旬,至今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如果有人愿诚心学习玉山花鼓,他愿免费教授。

 

  据恩阳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恩阳已试点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在校园讲授当地的传统文化技艺,一方面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当地非遗文化寻找合适接班人拓展了出路。

 

  明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恩阳古镇将汇集更多传统文化技艺。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