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宅:经历百年风雨的望族宅邸

谭宅,身处闹市的望族宅邸,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位于市区酱园弄,占地面积约1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92平方米,通面宽30米、通进深55米。上下二层楼,七开间,门厅、正厅、后寝、下房四进,天井轩廊连接,是一座布局合理,构造考究,工艺精美的砖木结构合院式民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堵青灰色的墙垣将俗世的喧嚣隔绝在外,身处其中,不仅有水软风轻的江南古韵,更有梦里水乡的百世芳华。

 

      谭宅,身处闹市的望族宅邸,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位于市区酱园弄,占地面积约1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92平方米,通面宽30米、通进深55米。上下二层楼,七开间,门厅、正厅、后寝、下房四进,天井轩廊连接,是一座布局合理,构造考究,工艺精美的砖木结构合院式民居。

 

      清中期,靠商业置家的谭家从江西徙迁丽水,先后在城内酱园弄、高井弄、三坊口建造了多座宅院,是处州府城内的望族,曾创办崇正学堂(今丽水中学)、囿山小学,对丽水办新学、开民智有较大贡献。现存的谭宅是丽水城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200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谭家后人在市区创办多所学校

 

      谭宅,顾名思义,是谭家人的宅院。丽水谭家第一代太祖原籍江西南丰。南丰毗邻著名的夏布产地宜黄县。清朝乾隆年间,谭氏来丽水贩卖夏布,后便定居丽水。第二代第三代仍以经商为业,因经营有方,积聚了相当财富,便在三坊口和高井巷(现称高井弄)分别建造了砖墙屋。当时,在泥墙屋众多的城内气派十足。

 

      到了第四代“学”字辈,商业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谭家家主谭学贵就在酱园弄建造了这所大宅院。旧时,处州府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谭家的屋,潘家的谷。”说的是府城里酱园弄的谭宅,首屈一指,最气派;东狱宫前的潘家,田多,收的租谷最多。

 

      这时,谭氏各房子弟已开始由商而儒,有多人考取秀才,有的考取贡生,谭家于是成为儒商望族。

 

      谭学贵的长子谭献是对近代丽水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谭氏族人。谭献自幼好学,为清贡生。谭献办学兴教,在宅中举办私熟,集本族亲友及闾邻之女弟,教授文学、算术、开府城女子就学之风。由于学识渊博,授业有方,名声远播处州。

 

      光绪年间,谭献曾任教于莲城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莲城书院改为崇正学堂。三十一年(1905)处州知府刘翰将崇正学堂改为府立处州中学堂,聘任谭献为中学堂总理(即校长),他就是“百年老校”丽水中学的第一任校长,而其长子谭云黼(fǔ)曾为处州中学堂监督,是丽水中学的第二任校长。

 

      谭家对处州近代的教育是有突出贡献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谭献任处州中学堂总理前,在圭山书院创办崇实初等高等小学堂,自任校长,崇实两等小学堂就是囿山小学的前身。宣统元年(1909)谭献与毛管封、刘廷煊等又创办了“处州第一女子学堂”,就设在谭宅楼上,这是处州最早的女校。办新学、兴民智,宣统二年,谭献被推举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

 

      谭云黼(fǔ)是贡生,曾留学日本。谭献次子谭云黻(fú)是优贡生,曾在处州中学堂任教,后到北京财政学堂求学,在杭州与秋瑾等留日志士相识,民国初年任国会议员,大总统题匾“儒林模范”褒奖。谭献第五子谭云陶、六子谭云陔都曾在处州中学堂任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