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丝织品
2015-05-24 10:23:13 作者:余阳 来源:佛州日报 已浏览次
1975年10月,福建省博物馆考古专家在福州北郊的浮仓山福州七中操场,清理了一座南宋皇室贵族黄昇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一批保存基本完好的丝织品,成为当代福建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
据统计,黄昇墓中共出土各种器物436件,而各类服饰及丝织品达354件之多,其中服饰201件,各种高级织物及面料153件,在质量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黄昇墓随葬的服饰和丝织品,品种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高级织物的绫、罗、绸、缎等种类。衣物款式也很齐全,除了当时上层社会女性常用的袍、衣、背心、裤、裙、抹胸、围兜、围件等20多种种类外,甚至连香囊、荷包、卫生带、裹脚带等物品也无一遗漏。虽然时隔800多年,但这些丝织品和服饰大多保存较好,如其中的一件紫灰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袍,除了近摆微损外,其他部位完好无损,连衣料的纹路和图案也清晰可见。另有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重仅16.7克,不到半两,堪称稀世精品。要制成这样精美绝伦的服饰,不仅对缫丝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在用纺车、线架等工具进行的拈丝、经纬等技术,都必须具备十分高超的工艺水平。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褙子的领口和前襟,往往绣上漂亮的花边。宋代裙子有6幅、8幅、12幅,多褶裥,黄昇墓出土的一件褶裙为6幅,除两侧2幅不打褶外,其余4幅每幅打15褶,共60褶,可见其精致与繁缛。此外,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应梦袈裟”,在浅蓝色斜纹地上印金,图案为阿拉伯风格的卷草牡丹,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据《日本高僧传》记载,此件“应梦袈裟”系与黄昇同时期的佛教大师无准师范所用之物,此件袈裟所展示出的娴熟印金技术,与黄昇墓出土的印金之物也十分相似。
据有关专家研究,黄昇墓出土的各种服饰,制作样式极为考究,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装饰技法在服装缀饰上得到广泛的运用。印金和填彩相结合而制作出来的纹样也是一项新发现的工艺。印金的叶子里还敷以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在蔷薇、菊花、流苏、芙蓉等的印金纹饰轮廓线条里,填敷以各种颜色,显得绚丽多姿,高超的刺绣技法也是这批丝绸织物的突出特点之一。丝织品的图案设计也别具匠心,以花卉写实题材作为提花工艺的表现形式,显得新鲜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布局自然,层次分明,体现了当时在织造提花工艺上的杰出成就。因此,无论从材质、颜色、绣工和纺织技艺等方面看,这些丝织品都可以代表当时福建乃至中国丝绸纺织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宋时期,福建已经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桑蚕丝织业产地之一。占地80000平方米的泉州开元寺,唐代初年曾经是一片大桑园。如今,寺中仅存的一棵1300多年的古桑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桑树,它以年迈的身影,诉说当年这里大规模植桑、养蚕、织缎的沧桑岁月,同时,显示当时福建丝绸业高度发达的历史事实。宋代,福建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纺织等生产制作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当时各地的丝绸纺织制作不仅生产规模大,产量多,且以质地优良取胜。丝织品有红锦、绿锦、轻绢及精致的绸缎等,可与四川、江浙等地的同类产品媲美。宋室南渡后,皇族大量聚居福建,刺激了福州和泉州等地丝织业的发展。当时,福州等地已经拥有规模很大的丝绸纺织制作业,位于今福州安泰中心附近的织缎巷,是宋元直至明清时期著名的丝绸纺织绣制作坊区。这些制作精美的丝绸织品,除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外,另外一个行销途径,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向海外各地。据日本古籍记载,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泉州海商李充当时已经带着福建生产的80匹生绢、白绫等丝织品到日本贸易。此后,宋元古籍《诸蕃志》《岛夷志略》等,对此类丝绸织品的海外贸易,都有连篇累牍的记述,表明当时福建的丝绸产品已经畅销海内外。以丝绸、茶叶、陶瓷为主打造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1975年,福州北郊浮仓山发现的这座南宋墓葬,墓主人是南宋皇室贵族黄昇,系宋室后裔赵师恕季孙赵与骏之妻。黄昇父亲是福州人黄朴,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状元。据资料记载,黄朴生于宋绍熙三年(1192年)三月,卒于淳祐五年(1245年)正月,享年54岁。黄朴字成父,世居福州。黄朴的曾祖黄钧,祖父黄行知。其父亲黄振龙,由乡贡中进士,赐朝奉郎。黄朴于嘉定十年(1217年)补太学,随升内舍生。绍定二年(1229年)经皇帝钦定为进士第一即状元,授签书镇东判官,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兼崇政殿说书,进著作郎,兼权考功郎;出知安吉州,改知泉州。又主管云台观,除广东运判、兵部侍郎官、司封。出知漳州,任满主管出管崇禧观。因眼疾,病转剧。命知袁州,未及到任而卒。葬于福州北郊新店茶园。黄朴的官自室议郎,转宣教郎磨勘、奉议郎讲筵,封承议郎,降奉议郎,旋复;三迁至朝请郎娶安人洪氏,生子二:长子黄寿老,早卒;次子黄一清,受遗泽。女二:长适承奉郎李昌言;次女黄昇,适将仕郎赵与骏。黄朴与赵师恕这两个家族都出自福州,但与泉州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的关系。黄朴是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状元,端平元年至三年(1234—1236)任泉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司使。提举市舶司使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主管海外贸易大权。赵师恕曾任泉州南外宗正司宗正,黄朴和赵师恕都是朱熹高弟的学生,两家因此结亲。由于墓主身份的显贵,故黄昇的随葬品十分丰厚。其为后世留下的这批精美的丝绸织品,不但显示当时福建丝绸织制的高超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为福州在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卓越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物证。(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供稿)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