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古道将松阳古村落串点成线

  “三月陟山中,崎岖处处同。溪流因雨涨,木叶著霜红。”宋代状元沈晦游历松阳古道所作的古诗,现成为了三都乡杨家堂村内古道的真实写照。石阶“原汁原味”,修缮多用就地采集的建材和石料,唯一不同的是,新古道不再“崎岖处处同”,而是一步一景,休闲养生。

  近年来,松阳县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开展了松阳古道的修复与保护工程,将古道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有机融合。

  “杨家堂古道根据《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用原始石材修复,并将排污管道、雨水管道、架空电线埋在地下,让其返璞归真,真实融入传统古村落。”县旅游局局长许明标表示,古道周边不但有摄影亭、景观台的添置,还有廊屋、佛堂、凉亭、古井、古碑以及众多的古树的保留,尽显诗意栖居的原生态环境。

  村中古道底蕴悠长,村间古道串村成线,连线成面,让整个松阳县形成一个大景区。“松宣古道连接着杨家堂村、酉田村和紫草村等十多个传统古村落,路面由鹅卵石、石板砌成,古道旁一路古木参天,可供‘驴友’开展徒步穿越、野外探险等户外活动。”县建设局党组副书记张屏介绍说,村间古道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休闲、健身、养生的民生需求,并将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古村落休闲养生线路。

  苏州游客沈樾虽多次来“江南秘境”松阳,在徒步走完通往赤寿乡界首村的古道后,他感慨说,相比水泥路和柏油路,走在古风古韵的乡间古道上,更能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不同的古道述说着不同的古村故事,彰显着松阳昔日农耕文化的繁华。不日,他还将出发去四都乡平田村,欣赏那里的古道风情。

  截至目前,松阳县共修建古道近5万米,接下去还将对横樟村、周山头村等地的传统村落古道进行改造。全县计划2020年全面完成古道修缮,到时喜欢暴走的“驴友”们可以徒步穿越县域内19个乡镇,感受在静默中欲说风尘的松阳古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