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元上都“更名” 更趋国际化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是内蒙古首个世界遗产,因其“更名”再次引世人瞩目。1日,内蒙古文化厅对外发布消息称,该遗址已从过去所称的“元上都文物事业管理局”更名为现在的“元上都文化遗产管理局”。

      消息指,经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第一次会议研究,蜚声中外的元上都遗址文物事业管理局,已正式更名为锡林郭勒盟元上都文化遗产管理局,为隶属于锡林郭勒盟文化局的副处级事业单位,核定副处级领导职数一名。

      从“文物事业”到“文化遗产”名称的变化,宣告了元上都的层级和未来“使命”不仅仅停留在于“文物”,而更趋向于“文化”层面,因此更趋国际化。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表示,锡林郭勒盟元上都文化遗产管理局的成立,有利于协调同世界遗产保护组织及国家、自治区文物主管部门的工作关系,对进一步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13—14世纪曾是中国元朝的夏都。2012年6月29日,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因此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世界遗产。近年来,元上都遗址保护、考古、展示、宣传、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后的第二年(即2013年),内蒙古文物局即开展了元上都申遗近20年以来历史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正在准备翻译出版蒙、汉、英三种文字的《元上都遗址申遗文本》,提供国家、自治区档案、文物部门妥为收藏。

      与此同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亦在编制实施《元上都遗址考古规划》,将继续做好元上都遗址的文物考古发掘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文物保护、考古、展示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探索、丰富元上都遗址的丰富内涵。据悉,申遗成功后元上都遗址游客人数逐年增多,2014年接待中外游客30余万人次。

      “种种迹象表明,内蒙古元上都遗址所做的这一切,均朝着更趋国际化的脚步和视野行进,更名后的国际化意义不言自明。”王大方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