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县七旬老人 为守承诺深山看护红色文物五十年

      为了一个承诺 守在深山五十年

      眼看同伴一个个离去 她用日记和诗歌记录红色历史

      信阳新县西南部的郭家河乡塆店村,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山脉连绵,是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共大别山工委纪念地。

      从1964年至今,74岁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张爱华与丈夫潘国章在此义务看管、保护着当年战士们留下的红色文物。50年,18000多个日夜,老两口坚守着当年对老一辈的承诺,走破一双双布鞋,用坏一把把镰刀,儿女先后走出小山村,他们始终没有离开。为保存红色历史,张爱华主动向当地党史办撰写材 料、去小学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仅回忆性的日记和诗歌就写了一箱子。

      1月19日,东方今报记者跟随张爱华和潘国章,来到其中一座被称为“乱石窝”的山上。

      ▶▶七旬老人深山里保护红色文物

      “乱石窝”山路崎岖陡峭,很多地方要手脚并用,随时有滑倒的危险,老两口却行动敏捷,还不时照顾记者,一个在前面带路,一个硬要“断后”。

      张爱华在一大块红色斑驳的岩石前停了下来。“这块岩石我们叫红岩,1933年有位红军战士曾在这里不慎摔死,鲜血染红了石头。”她顿一顿,又指 着旁边一座更高一些的山峰,“那座山是紧挨着乱世窝的小洼山,上面有晏春山烈士跳崖纪念地。当年晏春山烈士受到严刑拷打,仍然不屈服,最后跳崖身亡。”

      上山大约一个小时,看见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红军洞”。张爱华说:“这以后就是红军洞了,有燕子洞、吊洞、大亮洞、小亮洞等十多处。”她告诉 记者,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部队主力胜利突围后,留下坚持斗争的刘名榜、肖先发、邱进敏等人,组成罗礼经光中心县委,下辖罗礼、经光两个县委,为 了躲避敌军,机关就设在这些山洞里。

      沿山路往前走,先后看见多个巨石天然拼成的大洞,大小不一,有的可以两面通过,还有狭长至二三十米,内部拐三道弯。“昨天我还带一位游客来,他拿着手电在一个洞里面转个半个多小时才出来。”张爱华说。

      潘国章不时清理山洞周围的少量杂草,镰刀被磨得发亮,非常锋利。“他只要没事就和我一起上来巡山,拔一下杂草、砍掉挡路的树木、清理一下垃圾、 看看文物有没有被风化破坏,好及时找政府来修复。”张爱华告诉记者,这里以前都是荒山,两个人为了看护洞穴,硬是走出了这条狭窄的山路,镰刀一般两年用坏 一把,走破的解放牌布鞋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了。

      早些年,她在这里收集了不少当年红军留下的东西:破草鞋、煮饭的锅,甚至一些文字资料……一一收好,分批送到新县博物馆、新县文物局、河南省军分处。

      这里也曾有开挖山石的人,张爱华坐在工地上不走,硬把工人逼了回去。后来县政府加强了对这里的保护,张爱华也就放心了些。现在更多是清理杂草、带游人看红军洞,给他们讲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她从没为此收过一分钱,反而在家里备着矿泉水,送给请她带路的人。

      ▶▶“当年答应过刘叔叔要守在这儿,就一定要做到”

      “在这里,有被逮住宁死不屈的陆汉婷夫妇、晏春山烈士、袁克福烈士、黄登基烈士……下雪深夜给战士们找粮食掉下悬崖的肖先发烈士,他们连命都不要,才换来我们现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为他们做点事,有什么可怕的呢!”张爱华说。

      时光回转到1947年,避祸途中家人不慎把不到七岁的张爱华丢到水里,救起来后开始发烧、咳嗽,病情不断加重。

      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来到这里,把张爱华带到部队救治,逐渐好起来。“小昂儿(当地对小孩的称呼),他们救了你的命!”张爱华似懂非懂地看着这些戴着五星帽、穿着草鞋的人,心中涌现一丝崇拜。在一位“五星帽”的引导下,张爱华来到当地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初中毕业后,张爱华成为村支部的一名积极分子,父亲口中当年红军战斗的艰辛犹在耳畔。1964年,被誉为“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一面红旗”的刘 名榜回到故乡郭家河,他看着熟悉的山水,讲述了很多当年战斗中的难忘故事。他对部下之女张爱华说:“这里是当年烈士战斗牺牲的地方,我把它们交给你了,你 可得保护好这里啊。”张爱华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从此,张爱华在种田耕地、忙碌村委会的事务之外,又有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她和另外四个人组成“文物保护小组”,从此山上的文物成为张爱华的牵 挂,很多个夜晚,她拿着一把手电,独自跑到石洞、纪念碑,甚至烈士坟墓去整理、拓荒,查看受风化破坏情况,有问题就与当地政府、文物局商量。

      1979年,红军洞被公布为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建筑控制地带,这些烈士遗迹受到更多关注。但是由于地处深山,容易迷途,很多人上山都找张爱华引路,张爱华非常热情地接待,还常留人到家中做客。

      “当年答应过刘叔叔要守在这儿,就一定要做到,这样才对得起良心。我的命是党给的,也是党帮助我完成教育的,现在的生活也是烈士用命换的,现在付出的这点算啥子啊!”谈及从不收受报酬的事情,张爱华说。

      张爱华和潘国章有两儿两女,分别在新县、信阳和郑州成家立业,子孙过节过年,都要回来看望他们。当被记者问及子女是否担心他们爬山安全问题,或者要求他们搬到县城、城市居住时,张爱华笑着摆摆手:“个人主义!”

      ▶▶“老了要把红色历史传承下去”

      张爱华健谈、开朗,她的老伴潘国章则相对寡言,但总是默默地支持着她。“我在村支部干了34年副支书,老潘是正支书,他支持我,担心我上山摔倒,一般都跟着一起上山。”张爱华说,自己和老伴都在山上摔过,“受过一点轻伤,没多大事儿”。

      还有几件事,张爱华从没跟老伴说过,自己没放在心上,也怕他担心。上世纪60年代,她给村里运送种茶叶的肥料,车在陡坡上翻了过去,自己瘸了好 久,一直说是自己摔的;还有一次送知青去新县,路上翻车,也差点儿丢掉性命;当年为公社买农药的路上,河边突发洪水把自己冲到河里,一个同行的干部救了 她,回去也瞒住了丈夫。

      说起在基层的经历,张爱华很高兴:“这一辈子在基层没掉队,很高兴。”在家里,她拿出整箱整箱的奖状、荣誉证书、人大代表参会代表证、文物保护优秀志愿者证……还有几本日记本,上面记载着工作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很多和红色文物保护有关系。

      “四四相逢晴半天,成千上万人祭祖先,今天本是清明节,阵阵炮声闹喧天。政府三令五申叫防火,一不小心火烧山。一阵浓烟平地起,急得干群上了山。一鼓作气来打火,半个钟头把它全灭完。有人说我年龄大,今年才只七十三。——2013年4月4日”。

      “青枝绿叶一遍山,无数石洞在里边。这是当年革命的重要地,住过英雄无数千。我黑发离去白发添,坚守老前辈流过的血和汗,今年整整五十年。今日政府把碑立,让英雄事迹代代传。——2014年8月2日记红军洞立碑”。

      “我喜欢写东西,高兴了就写点诗,算是一个记录吧。”张爱华说,三年前,村里最后一个参加当年解放战争的红军战士去世了,她很害怕一些历史会逐 渐消失,就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开始红色历史传承的工作。2009年,她一口气写了11篇历史材料,交到新县党史办,受到重视,给她留了一份复印件。除了给 在山上宣誓入党的党员讲述红色历史,张爱华还主动去附近的八一希望小学,给孩子们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受到喜欢。

      “我一直在整理以前的一些材料,有必要的重新写一遍,今年写了五六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张爱华说,希望这里的红色资源得到更大的重视,最好 能把道路修一修,再修一个供游客休息的亭子。“一方面,这样我们的红色革命精神可以得到更广的弘扬,另外发展旅游还可以带富村子里的乡亲们。”

      临走时,张爱华再三邀请我们春天再去:“我们家乡美啊,空气多好。到时候水泥路都铺到家门口了。山上开满了映山红,绿油油红艳艳的,我带你们爬更高的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