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历史:里水有个千年古村叫麻奢

鸡犬相闻、阡陌交错、古风扑面……走进里水麻奢村,第一个感受便是厚重的历史感,千年望族陈麻奢的事迹仍在老一辈人口中相传。在麻奢村,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庵一寺,唔嫁麻奢嫁“边庶”。看到高楼巷石脚屋、锅耳石脚屋等一座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便能找到原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鸡犬相闻、阡陌交错、古风扑面……走进里水麻奢村,第一个感受便是厚重的历史感,千年望族陈麻奢的事迹仍在老一辈人口中相传。在麻奢村,当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庵一寺,唔嫁麻奢嫁“边庶”。看到高楼巷石脚屋、锅耳石脚屋等一座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便能找到原因。

      开村鼻祖以自己的号命名

      麻奢命名源于南汉、北宋两朝大臣陈宁之号。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据里水麻奢村陈氏族谱及历朝南海县志记载,陈宁是英洲(今英德县)浛洸麻奢草市里人,在南汉大宝三年(公元960年)徙居南海田心里。

      陈宁为不忘祖籍取号麻奢,并以自己的号来给村命名。谈到祖先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时,陈宁其中一名后人陈伯用敬重两字来形容。“老祖宗是两朝大臣,为人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告老还乡后,捐出巨资修建西南黄鼎至金利30余万丈长的堤围,消除南海北部人民的北江水患,民望甚高。以95岁的高龄辞世,堪称古代寿星。”

      麻奢村开村鼻祖陈宁辞世后葬于现在的狮山镇官窑豸厦村梅花地。陈宁墓历史上曾多次维修,2002年官窑开展清除乱葬坟时准备将该墓铲除并平整,后经陈宁后人及当时的南海市有关部门多方争取才得以保留下来。现墓表建筑主要是清代维修后留下的。

      石门中学创办人出自麻奢

      麻奢这片福地曾出过不少历史名人,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就是石门中学的创办人陈凤江。据史料记载,陈凤江又名陈礼南,麻奢村人,晚清秀才,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任南海县四司联团局长,直至1938年。

      1933年,陈凤江和邓刚、黄泳雩、区芳浦、李景宗等人倡办石门中学,陈凤江任董事长。石门中学在基建期间,借用里水同声社学设班上课。两年后,石门中学落成,从此广三铁路以北有了中学,此方学子也不用再背着书箱到禅穗读中学了。

      麻奢曾被叫做“小香港”

      据村民介绍,麻奢村最具人文历史的当属象林寺。麻奢小学正是当年象林寺所在地,不过现在仅存下几根石柱。象林寺,清康熙五年(1666年)建成使用,与光孝寺、庆云寺、南华寺齐名,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寺。

      象林寺总占地面积43亩,规模宏大,20世纪50年代被改造为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和藏经被毁殆尽,唯一幸存的白玉玲珑塔——又名瑞塔,康熙年间用大理石雕成,连底座高7.5米,于1976年移置西樵山白云洞接龙湖畔,残存的瑞塔殿于1983年拆除。从此,象林寺最后剩下遗址可寻。

      除了象林寺,麻奢村以前寺庙、庵堂众多,香火鼎盛,而且当时这里的商业非常发达,声名在外,当时流传着:一庵一寺,唔嫁麻奢嫁‘边庶’,附近一带的妇女都以嫁入麻奢村为荣。

      麻奢小学校长谢泽光说,在解放前,麻奢村叫做“小香港”,商贸、农作、纺织,各行各业都非常发达,因为水路和陆路都是四通八达,是附近周边几个镇中非常有名的一个墟集,规模又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