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新增唐代遗址公园

      昨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其实离我们很近。会议的决策、透露的信息都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市民最关心什么,也正是这个城市的决策者关心和立足解决的问题,比如交通、社保、城市建设。

      打开2015成都蓝图,我们看到成蒲铁路与地铁1号线南延线将穿越田野与城市、购物天堂成为新的城市表情、唐时明月在东华门遗址公园生动呈现……请跟随成都晚报记者的采访、整理,找到“市民最关心”的答案吧。

      交通

      成都新机场

      力争年内开工 2018年投运

      双流机场的客运吞吐量仅次于北京、广州、上海,据市交委主任胡庆汉透露,去年最大吞吐量已达到3700万人次,且需求还在持续上升,到2015、2016年左右,客运吞吐量将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情况下,新机场争取通过国家审批,拿到“准生证”并于今年开工,按照规划将建6条跑道,最大年吞吐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主体建设预计2017年底完工,2018年投入运行。

      成蒲铁路

      2015年基本完成建设

      作为继成灌高铁、成灌高铁彭州支线、成绵乐客专、成昆铁路复线之后,成都修建的第5条高铁,成蒲铁路由成都西引出,经温江、崇州、大邑、邛崃、蒲江至朝阳湖,沿线设11个车站。记者了解到,该铁路今年将基本建设完成。目前,成蒲铁路温江段桥梁全部架设完毕贯通,成为成蒲铁路首个完成施工的管段。全线贯通后,按照200公里的时速,成都西站到温江仅需15分钟,到蒲江仅需约半小时。

      与此同时,在成绵乐通车的基础上,成渝客专将于今年通车。成都到西安的高铁于2017年建成,到贵州的高铁于2019年建成,到昆明的高铁于2020年以前完成。成渝客专开通后,将全面形成成都至重庆1小时快铁交通圈。此外,至周边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形成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形成8小时快铁交通圈,全面建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快速铁路网络。

      高速公路

      每个县至少拥有2条

      据胡庆汉介绍,目前运营的高速路达到700多公里,今年还有100多公里的高速路通车,规划中的270多公里高速路,正在协调方案,争取尽快开工。这些项目完成后,成都每个县都将至少拥有2条高速路,形成县域交通格局。同时确保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通车;确保大件路外绕线、成温邛快速路、五洛路、成安渝高速等建成通车。

      地铁

      今年开工建设6号线

      记者了解到,地铁6号线将于2015年开工建设,在建地铁里程将达到250公里左右,力争地铁1号线南延线等项目建成通车。此外,2015年将推动500条中小街道的黑化,提高道路的舒适感。此外,按照此前规划,预计至2020年底将开通运营9条地铁(1、2、3、4、5、6、7、10、18号线),成都市将形成一张通车总里程达300多公里的地铁基本网。

      文化

      东华门遗址:将打造成遗址公园

      大城、少城、皇城,三城相重,故有竹枝词说:“本是芙蓉城一座,蓉城以内请分明。满城又与皇城共,三座城共一座城。”正是成都城市特色的写照。“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的积淀,这也是最终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所在。”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表示,成都最大的历史格局就是“三城相重”,少城已经形成了一种慢生活的业态,下一步不是建高层建筑,而是去提升形成一个新少城格局,把自身的特色做起来,形成一个特色区。

      与此同时,在东华门发掘的唐代遗址,将被打造成遗址公园,“这是‘皇城’格局的再现”。记者了解到,“三城”之一的“大城”——大慈寺片区, 如今也实现了升级改造。

      新常态下谋划新发展,张樵认为,发展的方式面临着战略转型,下一步做城市设计要更精细,并实现城市设计的满覆盖,避免土地粗放使用,提高城市品质。“过去的城市设计主要是指标管理,将来要融入形态管理。”他表示,在土地挂牌交易前,除了规定该区域的容积率等指标,还将确定它的具体形态等,不允许任意更改。

      社保

      机关事业单位今年启动养老保险改革

      此前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市人社局局长张济环表示,今年成都也将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除此之外,还将完善社会保障各项制度,推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强社保登记管理服务,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

      购物

      将成都打造成购物天堂

      “未来,我们要努力将成都打造成购物天堂。”市商务局局长郭启舟表示,目前成都已有了很多大型综合体,市民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与传统购物中心相比,大型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体验式的消费模式更能满足市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他说,目前在成都可以吃到世界各地正宗的美食,可以买到一线大牌的当季新品。下一步成都将加快推进在建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争取早日投运,对已经建成或投运的城市综合体加大二次招商力度,引进更多的国际一线品牌。

      郭启舟表示,今年成都还将积极促进大众消费,大力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绿色、教育文化体育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引导和推动大型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向二、三圈层延伸,进一步完善二、三圈层特别是卫星城的生活服务配套,让二、三圈层的消费模式也变得更加多元个性。

      科技

      打造服务平台 帮科技企业“省现”

      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表示,利用互联网思维,成都打造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向企业发放“科创券”,企业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购买创新服务时,用“科创券”可抵扣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市科技局通过创新试水“科创券”,对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方、供给方提供双向补贴,为科技服务需求方、供给方减负。企业通过平台可申请获得相当于同等现金额度的“虚拟货币”,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时,可用来“省现”;科技服务机构持收到的“科创券”向市科技局兑现,并可获得一定的服务补贴。每家企业1年时间内使用“科创券”额度,最高可达5万元。每家机构1年时间内获得的补贴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