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推进新型城市化:要大路高楼也要文物古迹

  甬新河通了,“挡路”的清代古桥五龙桥在几百米之外“再现”;新农村建设中,湾底7个自然村全部拆迁,西江古村留了下来,成为天宫庄园一景;古林至高桥公路建成后,广德湖唯一完整遗存青垫夹塘在新建的桥下依然守望……在鄞州新型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一批又一批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文物被保留下来。“社会发展需要大路高楼,同样也需要古桥古塔,历史传承与现代建设相辅相成。”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昨天说。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鄞州抓住区位优势,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工程项目遍地开花。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不可避免地面临与文物保护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对此,鄞州的选择是尽可能保护文物。2001年6月,省、市重点工程宝瞻公路动工建设。按原设计,少白岭隧道在镇蟒塔下穿山而过。考虑到镇蟒塔为文保单位,相关部门对设计作了调整,隧道选址改在镇蟒塔西侧约100米处,进出洞口距塔分别为270米和360米。原线位设计需横穿东吴镇勤勇村的凤仪门,考虑到凤仪门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认定的鄞州最年轻的文物,是上世纪70年代我国提倡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典型体现,设计方案也作了调整,避开了凤仪门。

  尽可能完好地保留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鄞州工程建设的一大原则。2007年5月,甬新河鄞州段施工方发现,主体工程要穿过位于姜山镇的五龙桥,如果继续施工,将毁坏古桥,于是向有关部门打了报告。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给文物让道。工程暂停施工,并按文保单位意见实施异地保护,为此增加投资10多万元。在古林至高桥公路建设中,为保护广德湖遗存最原始、历史信息最丰富的青垫夹塘,区政府特意在夹塘上方建了一座桥梁,财政投资增加约50万元。“五水共治”行动中,在对“肠梗阻”的新杨木鵟)河整治时,明代古桥金价桥同样被实施异地保护,拆装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可在几百米外“重现”。为此,我区共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

  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笔下,乡愁是小小的邮票,是窄窄的船票;在鄞州人眼中,乡愁就是古桥、古塔、古村。城市化在加速推进,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蔡氏宗祠被保留了下来,修葺复原,在车水马龙中傲然挺立。望着因鄞东南沿山干河建设而被“移”至300米外的庶家桥,云龙镇前徐村老人徐永昌说:“那座桥一直是我们村最热闹的地方。”谢国旗表示,以文物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们乡愁的物化和凝结,让人们记住乡愁,就要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文物,让人民享受文物保护成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