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安海高氏宗祠拟申请涉台文物点

      晋江安海高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近450年。昨天上午,一方收藏在高氏宗祠内的明代墓志铭被传拓下来。这一方墓志铭高94厘米、宽49厘米,是安海名士黄伯善所撰文,记录和回忆族人高古愚和原配夫人的生活经历。墓志铭内提及高氏“自宋至今安海称高氏为世族”,也印证了高氏在安海的发展变迁。

      朱熹曾撰联赞安海高氏

      说到安海高氏,不得不提的是北宋年间官至兵部尚书的高惠连。

      高惠连这个名字是不是听着耳熟?他就是《泉州府志》中记载的“以私憾断”浮桥石笋的那位“有个性”的泉州太守。不过在高氏族人眼中,高惠连致力于政事,重视育贤培英,而且重视农业生产。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为高惠连撰写墓志铭,赞其“名巨清白”,表达对这位同僚的认可。

      当然高氏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比如高惠连的伯父高镔、父亲高镒及其子孙,一门历十三世,簪缨蝉联,宋代48科取中58名进士,有“一门五代二十进士”、“三代七登科”、“父子同金榜”的佳话。

      正因为此,曾到安海讲学的南宋理学家朱熹欣羡高氏人才辈出,为高氏赠联:“后周忠节第,有宋尚书门”。并题赠匾额曰“有继”,所以高氏又以“有继”为堂号。现在朱熹所提的对联镌刻在高氏宗祠的大门前,而“有继堂”的匾额则悬挂在宗祠正厅内。

      抗战胜利后,中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访问安海时,还曾在高祠举办过漫画展览和学术讲座。

      自明代隆庆年间建好后,旧宗祠于1691年康熙辛末年重建。后来台北高氏宗祠将这里的建筑模式效仿照搬到台湾去,直到1995年翻建高氏宗祠时,安海高氏又再次将宗祠的模样复制回来。同时尽量使用原来宗祠构件,一些匾额如朱熹题写的“有继堂”等,也是用原来旧匾,重新油漆上金,以保存原有的历史价值。

      与台湾高氏的一来一往引来两岸高氏更多的互动。现在每逢春秋两祭及一应重要活动,台湾高氏均组织庞大团体回乡谒祖。一座宗祠内主殿腾出一整堵墙,悬挂着马英九、连战、宋楚瑜、高玉树等人的题字。

      因为独特的历史价值,高氏宗祠已于2003年被福建名祠编委会确认为“福建名祠”。接下来,高氏族人计划申报涉台文物点和晋江市级文保单位,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宗祠。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