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文物保护网正式开通市民可上网查看文物“家底”

      绿色代表古墓葬,蓝色代表古建筑,粉色代表古遗址,橙色代表石窟寺及石刻,红色代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输入嘉兴市文物保护网网址(http://www.jxwwbh.cn/),翻开全新制作的不可移动文物地图,我市所有不可移动文物分门别类地清晰显示着。昨天,记者从市文保所获悉,经过为期数月的反复调试,嘉兴市文物保护网正式开通运行,市民随时随地上网查看我市文物“家底”的愿望实现了。

      据了解,全新开通的嘉兴市文物保护网分为机构概况、政策法规、文化遗产、新闻动态、通知公告、公众互动、文物巡查、文物地图等多个板块。其中文物遗产板块现有大运河遗产和文保单位两部分内容。市民点击进入便可了解我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遗产相关点段及79处文保单位的详细文字情况介绍。公众互动板块则开通了公众信箱,市民可在线填写相关内容向我市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和举报不法行为。接到市民反映后,我市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将尽快进行处理和回复。“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一同来关心文物保护工作。”市文保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网站调试期间便有市民通过网站反映了部分文物被人为涂鸦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正在处理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开通的嘉兴市文物保护网还特别注重我市文物“家底”的展示。在首页上设置了文物展示板块,以图片滚动的形式展现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风采。而在文物地图板块,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嘉兴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在经过数年的理论酝酿、项目策划、招标建设后进入应用实施阶段。该系统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着不同的文物类型,不同颜色的标志区分着文物的等级。

      “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方式揭开文物保护新篇章,这是一种大趋势。”该负责人表示。2011年,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验收结束。经过全面系统的摸底调查,我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从50多处增加至487处,大量新增的不可移动文物急需加强管理。在数量大幅增加、范围大幅扩大的情况下,分散在全市各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单靠文保所内部人员的保护管理已不太现实。“为不可移动文物量身定制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不仅方便查询,更方便管理。它不仅标志着我市从此拥有了一套完整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电子家谱’,还将全面编织起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网络。”该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在文物地图中,每一处不可移动文物均明确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建设施工,施工单位只要上网查看便可清晰明白文保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北各到何处,哪个区域可建哪个区域不可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