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振浙东唐诗之路,新昌推出捆绑式申遗思路
2014-12-03 13:53:12 来源:今日早报 已浏览次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首被列入中学教材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这个仙境一般的天姥山在什么地方呢?却鲜有人知。
近日,一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新昌县寻找到了天姥山,走完了这条走唐诗之路 重温了古代的文人走廊这一条古文化遗梦。
有专家指出,唐以前,在中国文人的眼中,天姥山的地位比泰山还要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天姥山长期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
为了让天姥山等新昌的名胜让更多人所知,新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
一群年轻人的追梦 7名北京大学生花两个月时间寻访天姥
林杰是北京某高校的大学生,他从小就喜欢读唐诗,而所有唐诗中,他最喜欢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首诗特别有意境,既能感受到奇妙的美景,又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林杰说,从小学起,他就一直想到天姥山看看,走走。
今年9月,林杰利用大四课业不是很忙的机会,和6位有着同样心愿的同学一起,来到了浙江,寻找这梦中的天姥山。虽然从小就对天姥山有着深刻的印象,林杰一直不知道它具体在什么地方,一开始,还以为天姥山和天目山是异名,先是直奔了临安。
直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访问了很多专家、学者后,林杰才弄明白,天姥山其实是在新昌境内,9月中旬,7名大学生来到了这里。
经过两个月的走访,林杰和同学们终于延着唐诗踏遍了天姥山,也被这里的美景所深深的折服。这7个大学生中,有三个还表示愿意毕业后留在新昌工作,这样就可以留在仙境般的天姥了。
“天姥山,连绵起伏。山连山,山迭山,远看层峦叠嶂,千峰竞秀;近看翠谷纵横,鸟语花香。主峰拔云尖(天姥岑)终年烟霞明灭,云缠雾绕。这里有民谣说:“四明山高,撞斑竹山腰;斑竹山高,撞拨云尖腰。”此话一点不假。山峰插进了云端,林梢穿破了天空,拔云尖,简直要高到天上去了。”日前,当笔者问起天姥山,林杰的话匣子也一下子打开了。
其实,不仅是林杰这些年轻的学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天姥山和诗仙李白一样,如梦似幻,遥远而飘渺。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人民大学教授薛天纬教授深有感受地说,只有登上天姥山,才能真正领略到诗中那种瑰丽的意境。
“假如没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天姥山也就不会有今天这种名气,恐怕仍然是不会被广为人知的。正是诗人才赋予了天姥山这个文化的生命,天姥山才成为天下名山。”薛天纬说,李白是冲着天姥山这座仙山来的,我们也是冲着仙山来的。
一个当地老人的文化坚守 找寻逶迤千年的一条“唐诗之路”
其实,天姥只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一站,这是一条绵延数万公里的古代旅游线路,如今,还有一些新昌的老人对此有所研究。
在新昌县城的一条小巷弄里,住着一位老人,叫竺岳兵,“唐诗之路”是他首先提出来的。
在他的背后,挂着一张三维全国地图。在他眼中,这地图就是一张旅游线路图,他肯定地认为,如今这条已隐没于荒草野地的千年古道,曾是一条比如今黄金周还热的旅游热线。
那是中国鼎盛时代的唐朝,以李白为代表的诗人们长袖翩翩,顺江而下,逆舟而上,吟着诗,喝着酒,悠哉悠哉,游山玩水,留下了千首唐诗。
从钱塘江出发,经古都绍兴,自镜湖向南过曹娥江,溯源而上,入浙江剡溪,走新昌的沃洲、天姥,过天台山石梁飞瀑,走浙东山山水水。在这条古旅游线上,唐代诗人载酒扬帆,踏歌而行,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章,形成了一条飘逸潇洒的“唐诗之路”。
这条路是竺岳兵发现并首倡的。
1979年以前,竺岳兵还在新昌县土产公司负责建设运输毛竹的“毛竹公路”。在毛竹山区生活工作了十多年,他对那里的古今风情、人文、自然地理很熟悉。后来,他又担任新昌县风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和新昌县旅行社经理。
结合自小的唐诗修养,竺岳兵发现许多唐代诗人走的是“水路”,如杜甫在《壮游》里有诗句“归帆拂天姥”、李白的诗句“自爱名山入剡中”等,他的脑子里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从慈圣村经茅洋、黄坛、沃洲、兰沿、新昌城关镇到今嵊州接曹娥出杭州湾,可能是古代著名的水上旅游线。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竺岳兵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详细地形图,计算了那片地区的集雨面积、河床坡度等等,得出了在古代植被茂密、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这里肯定是一条水路的结论。
于是,竺岳兵决定“走自己的路”,1987年,51岁的他提前办理了退休,全身心地投入到唐诗之路的研究之中。
唐代诗人为什么偏爱剡溪?竺岳兵认为,佳景殊胜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浓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积淀吸引着他们,这些文化包括汉前文化、魏晋遗风、仙源道踪和佛国香城。可以说,唐代诗人来浙东的重要原因,是追慕魏晋遗风与汉及先秦文化,及至史前传说。
竺岳兵还作了统计,唐代约有400多位诗人来过,留下了1000多首诗歌,以晚唐为最多,中唐和盛唐次之。在这些诗人中,不乏大名鼎鼎的诗人。其中,在《唐才子传》收载的278位诗人里,到过唐诗之路的占了63%。李白、杜甫、白居易、卢照邻、骆宾王、贺知章、元稹……。三百年间,几乎每一年都有足够分量的诗人衣袂飘飘,鱼贯而至,在剡中的小溪边、青苔上,对酒当歌,吟诗作词,用自己的脚步,用自己思想,以诗歌这一形式构成了我们今天的唐诗之路。
地方政府的思考 新昌提出捆绑式申遗的思路
“唐诗之路”一提出,立即受到了学术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迅速形成共识,认为“浙东唐诗之路”可与河西丝绸之路并列,同为有唐一代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启功先生特地为此写有一首七绝:浙东自昔称诗国,间气尤钟古沃洲。一路山川谐雅韵,千岩万壑胜丝绸。
然而,虽然学术界对这条唐诗之路给予了各种赞誉,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这还是一条非常陌生的线路。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日,新昌县政府部门提出了“捆绑式申遗”的思路,打破地域概念,把整条浙东唐诗之路做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申报,提出包括天姥山在内的一系列景区的知名度。
新昌县相关负责人称,我省素称文化大省,值得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很多,全省各地都有许多单个项目在独立申遗,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然而进度却很慢,并且出现重复申报甚至 “五官争功”的现象。大运河申报世遗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省是否可以走捆绑式的申遗道路?
据了解,所谓“捆绑式申遗”,就像为了增大火箭的推力而把多枚火箭并排捆绑起来发射那样,我们要找一个能够提纲挈领的品牌,把其它诸多的文化捆绑起来申遗,它所花的财力、人力,与单个项目独立申报比较,应该是所差不远的。
那么,我省有哪个能够提纲挈领的文化品牌呢?新昌县政府相关负责认为最理想的是“浙东唐诗之路”。理由是:
第一、文化涵盖面大:中国唐代文学学会评价说:“浙东,自晋代起,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源远流长的山水诗在此滋生,与之有联带关系的书法、绘画以及宗教等,也在这一地域达到鼎盛。唐以降,许多‘壮游’的文人、失意的诗人以及‘宦游’的官吏在浙东一带流连忘返,吟咏不绝,使浙东一带再次成为唐诗发展中一个特异的地区。对于这一人文现象,‘唐诗之路’是一个形象、具体而科学的概括和归纳。” 这就是说,推出“唐诗之路”申遗,同时就包含了其它文化的申遗。
第二、线路覆盖全省:“浙东”一词,源出唐代的“浙江东道”。 “浙东唐诗之路”的路线,依顺时針方向,是北由湖州进入,经杭州,过钱塘江、萧山的义桥、西兴,经越州(今绍兴市)、明州(今宁波)台州(今椒江)、温州(今温州),处州(今丽水)、婺州(今金华)、睦州(今建德)到杭州,或西从新安江进入到杭州,然后进入上述各地区。这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覆盖全省的“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圈。
第三、世界遗产的分类是: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线性遗产(如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四种,“唐诗之路”属文化与自然双重的线性遣产,就是说,她是四大遗产之总和,其包含量也是最大的,用中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家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的话说:“所有的有遗产价值的项目都可以一揽子解决。” 这就会大大地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以上三点,是我省其他项目所不具有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