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大禹陵清除涂鸦一年曾花三十万

      昨日,记者走访市区鲁迅故里、大禹陵、东湖等景区发现,以往频频出现的“到此一游”式的乱涂乱刻乱画现象已有所减少。景区人士表示,这是人们文明旅游意识提高和监管力度加大的结果。

      上午,记者来到大禹陵景区,景区综合部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清理游客留在景区“夏禹文化园二期”墙壁上的涂鸦。工作人员平凤祥介绍,以往一些游客喜欢在景区墙壁、亭柱和竹园的竹子上刻画名字,或者写上“×××到此一游”、“×××一路平安”之类的涂鸦,给景区的清理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

      大禹陵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禹陵景区是全国文保单位,古建筑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木质建筑,用小刀等刻划后难以消除,需要请一些文保专家前来勘察,然后再请专业人员进行修补。以往大禹陵景区用于“乱刻乱画”的修复费用每年都在30万元左右。现在随着旅客文明旅游意识的提高,这种现象大为减少,景区只在日常维修中对部分被游客破坏的地方进行修复,投入的修复费用也较前几年减少很多。

      鲁迅故里景区也是全国文保单位,昨日记者在鲁迅故里看到,提示游客遵守文明游览秩序、不要乱刻乱画的宣传语在门口LED屏幕实时滚动播放,各类文物石碑前,“保护文物、请勿动手”的提示标识也时时提醒着游客。

      记者走访了一圈发现,景区内看不到“到此一游”的涂鸦。鲁迅故里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宣传,文明出游渐成共识,游客乱涂乱刻的现象少了。

      据了解,大禹陵景区还开辟了专门的“环保宣言”签名大型宣传牌,沈园景区开设了“许愿风铃”诗廊,倡导文明旅游。东湖景区在今年的乌篷船风情节活动中也推出了“许愿风铃”。

      涂鸦减少,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记者在走访中,多个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游客能进一步增强文明旅游意识,让景区的环境得以更好地保护。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