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随州大遗址片区文物 整体保护与活态利用

发展随州古文化遗址旅游业,促进大遗址片区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随州大遗址片区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无可替代性。建议省市联手,重点考虑建设三类景区:一是遗址文化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整体遗址保护模式,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为主,兼具旅游功能。

      随州各遗址出土文物多,存放条件简陋,很多库房和存放设施未达到文物保存应有的标准。如叶家山古墓发掘了大量和曾国相关的重要西周早期文物,由于文物保护人员不够,相关资金不足等原因,使大量珍贵文物“待字闺中”。

      建议加大对随州大遗址出土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充实考古专家和文物保护人员队伍;利用GIS地理信息和遥感等先进技术,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建立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出土文物数据库,推进文物保护信息化管理。

      发展随州古文化遗址旅游业,促进大遗址片区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随州大遗址片区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无可替代性。建议省市联手,重点考虑建设三类景区:一是遗址文化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整体遗址保护模式,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为主,兼具旅游功能。如河南安阳殷墟史前文化遗址公园可作为参照实例。二是遗址展示区。可将露天保护展示区、原址回填地表模拟展示和在遗址上建保护厅棚展示三种类型结合起来,向旅客展示古文明文化。三是遗址博物馆。运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和手段,让人们感知古遗址历史文物的文化氛围和意境,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如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等。

      建设随州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根据2014年8月8日文化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湖北省政府在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和项目时,优先考虑随州大遗址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其纳入湖北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其内容可从三个方面做整体策划:一是以曾(随)楚文化为核心,以编钟、铭文青铜器等为主牌,以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将曾(随)、厉、唐等国的考古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相互依托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将随州大遗址保护片区的编钟音乐文化、“以药作珠”的治珠产业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现代技术研发手段,进行活态保护和有效利用,以增加文化旅游特区的特色。三是通过西周手工业作坊演示、模拟考古、宗教祭祀活动,曾侯生活情景展示,各类青铜器、陶器文物的仿制与出售,西周服饰、装饰品、化妆品、祭祀用品的仿制和销售等,以增加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