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带您看文物——谷涌耕乐祖祠

      同期入选第十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谷涌的耕乐祖祠,这个祖祠为什么叫“耕乐”?它和之前我们介绍的耕读祖祠有什么关联吗?我们来了解一下。

      谷涌社区的根叔退休前就是负责文物工作的,他告诉记者耕乐祖祠是庾德信公第三个儿子建的,称为三房,而根叔也是三房的后人。说到祖祠名称的由来,根叔是这样解释的。

      谷涌社区居民庾柏根介绍,它是一个号,是第三房的人的名,有个名,建祠堂应该有个号。

      耕乐祖祠虽然是四房耕读祖祠的哥哥,但它却相对显得简陋,这又是为什么呢?

      谷涌社区居民庾柏根表示,祖先过来生了五个儿子,其中他是第三个儿子,一个家庭当中有的儿子聪明点,有的不聪明,肯定有的,有的发展好,有的发展差,所以说四房最好,我们三房差一些。

      耕乐祖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祠堂青砖墙体,红砂岩墙基、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碌灰瓦筒,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首进明间红砂岩墙体嵌“耕乐祖祠”匾。大门两侧设方形抱鼓,檐下彩绘山水人物壁画,内部瓜柱抬粱结构,富典型南方宗祠建筑特色。

      耕乐祖祠,是东莞境内保存不多的明代古建筑之一,它见证了对研究广东明代建筑历史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谷涌社区于2007年对主体进行了再次重新修缮,恢复原貌。

      谷涌社区居民庾柏根表示,每一房有一个祠堂,我们第三个建一个祠堂,祖祖辈辈回祠堂都要回来这间,拜自己的祖宗。大宗是整个谷涌都要去拜,这间是该房的人去拜。现在这里乡府作为一个活动中心,有时给村民办喜事,在这里煮饭、摆酒,作为辅助的厨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