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兰陂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昨日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 9月16日,木兰陂灌溉工程顺利通过国际灌排委的评审,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我省第一个世界级遗产的水利项目,标志着木兰陂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遗产。木兰陂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将极大地推动木兰陂的建设管理和保护规划工作。国内此次成功申遗的还有湖南娄底的紫鹊界梯田、浙江丽水的通济堰和四川乐山的东风堰。

      据悉,为了传承具有历史意义的灌溉工程的理念和哲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决定从2014年开始,每年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评选。 

      延伸阅读

      木兰陂

      主干流长105公里的木兰溪是闽中最大的河流,也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受海潮顶托影响,古时木兰溪溪水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灾难。公元1064年,长乐人氏钱四娘捐家资万缗,在木兰溪将军滩上筑陂兴利,由于陂址选在上游出山口,未建成即被洪水冲毁,钱四娘愤而投江。不久,其同乡林从世又在下游重建,但工程刚建成即被海潮冲垮。公元1075年,县令李宏奉召主持重建,在僧人冯智日帮助下,经过详细踏勘,将坝址选在前两次陂址的中间位置,采用筏型基础,用巨石砌筑拦河坝闸。公元1083年,全长219米的木兰陂终于建成。因陂建在木兰山下,故而得名木兰陂。

      木兰陂建成后,彻底改变了莆田南北洋平原以往“只生蒲草,不长禾苗”的状况,其具有的“排、蓄、引、挡、灌”等水利综合功能,为莆田人民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木兰陂灌溉工程涉及全市9个乡镇、178个村1万多公顷的农田,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获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千百年来,木兰陂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纯朴的兴化儿女,孕育了兴化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至今,木兰陂仍然发挥着拦洪、挡潮、排涝、蓄水、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