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慈城古镇的幽隐经堂“养在深闺无人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幽隐经堂焰口会田碑记

      江北慈城古镇,是一方有着深厚历史及人文底蕴的土地,可以说在那里的每座古老建筑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些已众所周知,如慈城孔庙、清道观等,有些则“养在深闺无人识”或很少有人知道,如幽隐经堂。

      幽隐经堂位于慈城中山路与西经堂弄的交叉口,《慈溪王氏宗谱》(慈溪,慈城旧称)载:幽隐经堂俗名西经堂,吾六世伯祖甬溪公晚年习静之所也。

      甬溪公名王文禄(1532-1605),字廉卿,由省祭考授江阴县典,擢祁阳良禾岭巡检。在江阴秩奏绩,升任祁门巡宰。后(甬溪公)“罢官,归卜辞,筑数楹舆,曲录座上人,讲求内典……颜以经堂而先之,曰幽隐”。

      据记载,幽隐经堂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慈溪王氏宗谱》中,详细绘录了幽隐经堂的原始风貌,还有幽隐经堂主人王文禄的画像。宗谱上,幽隐经堂前为门厅,进门厅后,穿过小院,就是大殿,中奉“大士诸像于其中”,后面一进则“以己之像塑焉”(甬溪公塑像),此进前后亦为小院,周围砖墙相围,左边为一些附属建筑,环境幽雅大气。

      “每日夕,僧徒课诵,钟磬之声与永明寺(在城西,已毁)相酬答……鱼梵呗朝久,诵念不辍,每逢春秋佳日……来者更日不暇。”可见幽隐经堂当时香火之旺盛。

      咸丰季年(1518-1861),公栖真所(即幽隐经堂后面一进)突遭火灾。原欲重建,后因太平天国兵乱而暂缓重建,“址遗(墟)鞠为茂草”。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重建,落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月。重建后,幽隐经堂又“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不减当年。(《重建幽隐经堂记》)

      清末民国初,王氏日渐式微,而在上海经商的稽氏发财后,买下了幽隐经堂及其周围空地,并改名为稽氏家庵,亦称报德庵。

      幸好清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了幽隐经堂主人王文禄的六世从孙王信写于清干嘉年间《重修幽隐经堂记》一文,文中详细记述了王文禄及幽隐经堂的来龙去脉,“公(王文禄)以磊落才作尉江阴,清洁不受一钱……与诸士子娓娓论文,时有顾公名言者,公(王文禄)盖于童子中,物色得之,即后之以名进士,作宰慈溪者也,师生之谊极为投合。”

      原来,王文禄在江阴做典史时,有一个学生叫顾言(1558—1627),今江苏江阴人,后顾言于万历壬辰(1592)中进士,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言调任慈溪县令。顾言担任慈溪县令后,王文禄为了“防杜后之人,盗卖侵占(幽隐经堂)之弊”,拜托顾言,把幽隐经堂刊入(慈溪)县志。

      “公(王文禄)既不乐仕即归”。归乡后的王文禄,筑幽隐经堂告老退隐。逝后王文禄葬于慈城南门的三世祖墓旁,时年七十有四。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如今幽隐经堂已成了一家工厂的厂房,后进大殿已毁,令人惋惜,只有在幽隐经堂西厢房的墙壁上,拂去岁月的尘埃,露出的一块“幽隐经堂焰口会田碑记”记述了幽隐经堂曾经的风雨岁月。幽隐经堂现虽已破旧,但现存建筑上的一些雕梁画栋,古朴、厚重、大气的建筑结构,展示着当年的风采。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