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普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完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普宁寺修缮后的大乘之阁,高达75米,千手千眼佛即在大乘之阁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普宁寺大雄宝殿修缮后的木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普宁寺一角。

      15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透露,中国北方最大藏传佛教寺庙普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已完工。文物修缮按照清代工序工艺“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地再现了200多年前古建的风采。

 

      普宁寺始建于清干隆二十年(1755年),寓意“普天之下永远安宁”,占地3.3万平方米,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内主尊佛像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高27.21米,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多年来,普宁寺内香火旺盛,僧侣云集,是承德唯一举行宗教活动的旅游场所。

 

      据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陈东介绍,此次普宁寺古建筑保护修缮包括普宁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乘之阁、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等所有古建筑。工程于2012年年底正式动工修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对普宁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性维修。工程预算约4000万元人民币。

 

      陈东介绍说,此次古建筑维修内容包括屋顶的整修、油饰彩画保养、台基、墙体、庭院道路及围墙的保护维修。“除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外,安消防、石质文物、佛像、壁画等其他专项保护工程也将陆续实施。”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人民币,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计划用3至5年实施,中国33名顶级专家参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数额最大的单项文物保护工程。普宁寺保护修缮工程是避暑山庄外八庙众多修缮工程中一项文物保护的重要工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