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陕西宜君战国时期魏长城遗址
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残缺的烽火台、连续或者断落的夯土城墙……这段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因自然及人为原因,损毁严重。当地政府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围挡保护。
陕西魏长城是战国时代魏国为防御秦国而修建的长城。因位于魏国西境,故称魏西长城。
史料显示,魏文侯变法图强以后,魏国国力强盛,在河西扩展大片领土,并派大将吴起镇守西河。为防秦的东扩和防戎,魏国修筑长城以巩固河西边防。魏惠文王于十二年(公元前358年)至十九年(前351年)开始修筑。《史记·魏世家》:“(魏惠王)十九年,筑长城,塞固阳。”《史记·秦本纪》:“魏筑长城,至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它南起华阴县西,经大荔、澄城,在黄龙县境内擦了个边,复入澄城界,再经合阳到韩城黄河边上。
宜君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通往陕北的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又是古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宜君战国魏长城修筑在沟壑险峻的山梁、沟边,依山就势婉蜒成一条纵贯南北、坚不可摧的军事防御屏障。偏桥路东、北有断崖深沟,长城沿沟边而建;路西悬崖上的城池和长城相连,形成了攻守兼备的军事要塞。
据陕西魏长城资源调查队2010年在渭南市、延安市和铜川市多个县经实地调查,发现魏长城主要分布在延安市的富县、黄龙、黄陵,铜川市的宜君县,以及渭南市的澄城县、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市、华阴市。
宜君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宜君县发现的魏长城遗址位于彭镇偏桥210国道沿线的子午岭的山梁上,现存长城遗址总长9594.5米,其中残存2993.5米,消失5901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夯土筑成,东北接黄陵县魏长城,西南不与其它长城相接。
该遗址由6段城墙遗址,9处烽火台遗址、1处城址组成。由北向南分别座落于彭镇许家塬、武家塬、南庄等9个行政村。该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单体烽火台遗址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底边长东北至西南方向为8-12米,西北至东南方向长5-8米,立体方形,高约5-8米,占地均为50多平方米。9处烽火台之间距离均由长城城墙连接。整个城墙与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层堆砌而成。
2012年,国家文物局批复认定的陕西境内长城遗产名录中有“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今年,又被公布为陕西省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君县委宣传部部长韩喜旺表示,今年以来,该县用金属围栏对九个烽火台遗址进行围挡保护,并设置保护标牌、为制订全面保护和利用的科学规划,正在与省遗产研究院对接商榷。
同时,该县还将于8月上旬将在宜君与中国长城保护基金会共同举办“宜君战国长城保护座谈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